T   A A A

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师的情感构建

作者:文新善    |    发布日期:2013年04月17日
点击次数:

 

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师的情感构建

广西宝威体育(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谢艺容

【摘要】新时期下的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内容也有更为丰富的内涵,构建以尊重、理解和爱为主要内容的情感因素,成为现阶段一个迫切而又实际的举动。思想教育要达到其目的,远不是简单的政治宣传和空洞的说教能解决问题的,站在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肩膀上,我们方向明确,必须在深层次的情感教育上继续探索,不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去点燃广大学生的希望之火,使他们能够愉快、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   尊重   理解   

在当今的高中校园中,学生在情感上体现出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竞争性与脆弱性并存、自我意识与狭隘性并存、参与性与惰性并存等特点。面对这些新的特点,情感教育的内容也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应该体现以尊重、理解和爱为主要内容的情感因素,要求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增强科学性。陶行知先生为后人留下的500多万字的宏篇巨著,在教师的情感构建提出深刻而又有效的思想体系。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教师情感构建的探索,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我们也有必要认真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来指导当前的实践。要正确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情感构建的前提是尊重学生。

有人说,优秀老师用50种方法教50位学生,差老师用一种方法教50位学生。陶行知先生认为:“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学生的个体差异就像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是陶行知在提出“因材施教”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的情感构建的前提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是现代教育人道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优点,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合理需求。尊重学生还包括尊重学生的隐私。如有的学生对老师信任,将不愿与家长谈的心里话向老师倾吐,如果老师不加思索就转告给家长或他人,势必造成对学生的伤害,导致师生情感的危机。然而,尊重又是有原则的。如果为了迎合学生而一味依从学生以致放纵某些学生的行为,那又不是真正的尊重,甚至会造成“爱杀”、“捧杀”。 因而,在尊重他们的同时,又须对他们进行引导:一要防止部分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二要防止虚荣心理,三要防止骄傲情绪,四要防止固执己见。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审视,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保持正常、良好的心态,胜不骄败不馁,在自我尊重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只有这样,“尊重“才能体现出它真正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教师情感构建的关键是理解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教育的真实性要求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生活尤其是深入学生的内心,真正理解学生在新时代所体现的心理倾向和价值表现。理解是建立健康师生关系的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承认不同的性格、爱好和兴趣,对思想偏激的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疏导教育。同时,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挫折、落伍、悲观是常见的现象,对这些学生,应予以充分的理解,不能给以白眼、百般挑剔、指责,而应从情感上给以安慰、给以热忱。当然,这种理解,绝不是简单的同情和怜悯。理解不是对他们的问题进行遮掩,不是对他们的不足视而不见,更不能简单的认同,而是要仔细分析,合理评价,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对他们的情绪,能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以情感化,以情疏导;对其错误的认识,尤其是世界观、人生观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批评帮助,陈明是非,从而净化他们的心灵,提高他们的觉悟,使他们在清除错误意念的同时接受正确的思想。

在家庭中,学生往往感到与父母之间有“代沟”,认为父辈不理解他们,不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和行为需求。作为教师,则需充当填补这种代沟的角色,了解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注意发现其个性特点,同时又须因势利导,做好心理沟通工作。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支持;受到委屈时,给予他们安慰;做错事情时,给予他们谅解。只有理解他们,才能更好的教育他们。

三、 教师情感构建的核心就是爱学生。

爱满天下,乐育英才。陶先生曾说:“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因为爱全人类,所以爱全人类中最多数不幸的中国农人”。 陶先生爱生胜子,爱才如命。所以办晓庄师范,培养新型的乡村教师来改造乡村教育。陶行知先生的师爱已是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的圣洁之爱。常言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得好:“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就是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成败。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影响学生情感的发展;能够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提高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兴趣。

教师不断对学生施以爱,使学生从教师的爱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更树立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于是,就能促使他们乐观向上,奋发进取,培养出自尊、自信、积极豁达的性格和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般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起一种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而如果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对善与美无动于衷的人。”法国教育学家卢梭说:“热爱可以弥补才能之不足,而不能弥补热心。”

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依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对教师采取的态度,和他的学科兴趣、学习成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学生喜欢的教师,他的学科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该门课的努力程度高,学习成绩也就好。反之,学生不喜欢的教师,连同他教的学科也受到学生的轻视,学习成绩也就不好。学生所喜欢的教师,一般都是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所以对一些后进生,更应付出比其他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关爱,一点点打开他们闭锁的心灵,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是一片真心,是真正对他们好。所以,教师的爱对学生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育要求只有溶解在对学生的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引起他们积极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获得教育的成功。

总之,“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为学生的发展和终生幸福夯实基础,应是每一位教师不懈的追求。教师要构建以尊重、理解和爱为主要内容的情感教育,成为现阶段一个迫切而又实际的举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无疑是一份非常宝贵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遗产。我们对学生思想教育要达到目的,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明确方向,并将最大的热情去投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