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1.1 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体育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当今,乒乓球运动已成为普通中学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如何在有限的场地条件和授课时间里抓住教学重点,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增强体质、学习掌握乒乓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较快地掌握乒乓球特点,增强练习次数,提高练习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我们在教学中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抓住重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否则,将影响学生对学习乒乓球的信心,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1.2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对人体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它在速度、耐力、协调性、柔韧性、力量及反应、心理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基本技术主要由上肢的基本手法和下肢的基本步伐组成,上肢的基本手法又由握拍,发球和击球的三个技术部分组成。其组合成为球路则更加复杂多变。作为运动员,需要从小通过长时间多次的训练,才可具备一定的实战能力。而普通中学学生对于乒乓球在教学上存在基础差、场地条件不足、练习时间短的特点,教学难度较大。也有学生怀着强烈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参与的心理。“兴趣是我们学习最好的老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的优势,有重点地选择教学的方法和技术动作,排除不利的因素,达到最好的效果,是研究的重点。
2. 高中体育乒乓球技术教学的特点分类与办法
2.1按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和练习方法,才可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爱好,才能使我们的体育教切合学生的实际。
2.2 在动作技术的练习上,不同能力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练习要求,使学生在其能所及的能力上进行练习,才可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3 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主要由上肢的基本手法和下肢的基本步伐两大部分组成,上肢的基本手法又由握拍,发球和击球三个技术部分组成,下肢的步伐则由基本站位,前场上网,串场左右和后场,后退步伐组成。在乒乓球运动中,上下肢的基本技术既相互独立、各成一体、又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具有具备了上肢的基本技术和下肢的基本步伐相互结合达到最佳状态时才能称之为优秀的球员。因此在高中体育乒乓球的教学中,应在不同时段安排不同的技术动作进行教学。
2.4 在乒乓球技术的教学中,只有抓住技术的重点、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快、学得更开心更有乐趣。
3. 高中乒乓球技术的教学应有其系统性,这样学生在高三毕业时其乒乓球技术才能达到较好的水平,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1系统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技术。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我们都遵从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教学原则。好比在乒乓球攻球的教学中,应设计其单元计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挥臂动作,教学任务,学生初步掌握动作。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调整步法与挥臂动作的组合,教学任务,学生基本掌握动作。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连续攻球,教学任务,学生较熟练掌握动作。每节课都从简单的动作练习开始,再到复杂的动作练习,有些动作还要进行分解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易于掌握动作。如在攻球挥臂动作的练习中,先进行徒手的挥臂动作练习,再进行有球的挥臂动作练习,先单个球,后连续球的练习。逐渐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和力量。
3.2系统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的乒乓球基础技术打得更为扎实。系统的练习在学生的动作形成过程中很重要,每一动作的掌握,都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而动作掌握后,如果相当一段时间没有练习就会生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系统地进行反复的练习和复习,使学到的动作技术更加牢固更加熟练。比如在乒乓球推球动作的教学中,当推球动作掌握后,在不同时段的练习还要插入推球的练习,推对方正手角,推对方反手角,杀与推球的组合,发球与推球的组合,搓球与推对角攻球的组合,教学比赛等等,经过一系列的练习和复习,学到的动作技术才能够牢固、熟练。
3.3系统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高一年级乒乓球技术的教学,着重于基础动作和基本技术的教学。高二年级乒乓球技术的教学,则着重于动作技术的组合和实战的教学。高三年级乒乓球技术的教学,则放在实战和战术意识的培养。这样经过一系列的系统练习,学生到了高中毕业时才能学到更多的动作技术和战术。当一名学生的乒乓球技术达到一定较好水平时,其对这项运动的兴趣就可想而知,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 高中乒乓球基本技术教学的实施方法。
4.1详细制定好每一时段的教学计划。
课节 |
教 学 内 容 |
课节 |
教 学 内 容 |
1 |
推球:推一般球 |
11 |
两人对推球、一攻一推、两人对攻 |
2 |
推球:两人对推球 |
12 |
两人对推球、一攻一推、两人对攻 |
3 |
推球:两人对推直线、斜线球 |
13 |
两人对推球、一攻一推、两人对攻 |
4 |
攻球:一般攻球 |
14 |
发下旋球、接发球、搓球 |
5 |
攻球:一攻一推 |
15 |
发下旋球、接发球、搓球、对搓球 |
6 |
攻球:一攻一推 |
16 |
发下旋球、接发球、搓球、对搓球 |
7 |
攻球:一攻一推 |
17 |
发下旋球、接发球、搓球、对搓球 |
8 |
攻球:两人对攻 |
18 |
两人对推球、一攻一推、两人对攻 |
9 |
两人对推球、一攻一推、两人对攻 |
19 |
发下旋球、接发球、搓球、对搓球 |
10 |
两人对推球、一攻一推、两人对攻 |
20 |
发下旋球、接发球、搓球、对搓球 |
课节 |
|
教 学 内 容 |
课节 |
教 学 内 容 |
1 |
两人对推球、一攻一推、两人对攻 |
11 |
两人对推球、一攻一推、两人对攻 |
2 |
发下旋球、接发球、搓球、对搓球 |
12 |
发侧上旋球、接发球、推球 |
3 |
发下旋球、轻拉球 |
13 |
发侧上旋球、接发球、推球 |
4 |
发下旋球、轻拉球 |
14 |
发侧上旋球、接发球、两人对推球 |
5 |
发下旋球、搓球、轻拉球 |
15 |
发侧上旋球、接发球、两人对推球 |
6 |
发下旋球、接发球、 |
16 |
发侧上旋球、接发球、两人对攻 |
7 |
发下旋球、接发球、 |
17 |
发下侧旋球、接发球、搓球、 |
8 |
发下旋球、接发球、搓球、 |
18 |
发下侧旋球、接发球、搓球、 |
9 |
发下旋球、接发球、搓球、 |
19 |
发下侧旋球、接发球、搓球、 |
10 |
两人对推球、一攻一推、两人对攻 |
20 |
教学比赛 |
课节 |
教 学 内 容 |
课节 |
教 学 内 容 |
1 |
两人对推球、一攻一推、两人对攻 |
11 |
发下旋球、接发球、抢攻 |
2 |
发下旋球、弧圈球 |
12 |
发下旋球、接发球、抢攻 |
3 |
发下旋球、弧圈球 |
13 |
教学比赛 |
4 |
发下旋球、弧圈球、削球 |
14 |
发下侧旋球、接发球、抢攻 |
5 |
发下旋球、弧圈球、削球 |
15 |
发下侧旋球、接发球、抢攻 |
6 |
发下旋球、弧圈球、削球 |
16 |
教学比赛 |
7 |
发下旋球、弧圈球、削球 |
17 |
教学比赛 |
8 |
发下旋球、弧圈球、削球 |
18 |
发侧上旋球、接发球、抢攻 |
9 |
教学比赛 |
19 |
教学比赛 |
10 |
发下旋球、接发球、抢攻 |
20 |
教学比赛 |
课节 |
教 学 内 容 |
课节 |
教 学 内 容 |
1 |
两人对推球、一攻一推、两人对攻 |
11 |
发下旋球、接发球、抢攻 |
2 |
发下旋球、弧圈球、削球 |
12 |
发下侧旋球、接发球、抢攻 |
3 |
发下旋球、接发球、抢攻 |
13 |
发侧上旋球、接发球、两人对推球 |
4 |
发下侧旋球、接发球、抢攻 |
14 |
教学比赛 |
5 |
教学比赛 |
15 |
发下旋球、接发球、抢攻 |
6 |
发侧上旋球、接发球、两人对推球 |
16 |
发下侧旋球、接发球、抢攻 |
7 |
发下旋球、接发球、抢攻 |
17 |
发侧上旋球、接发球、两人对推球 |
8 |
发侧上旋球、接发球、两人对推球 |
18 |
发下旋球、弧圈球、削球 |
9 |
发下旋球、弧圈球、削球 |
19 |
教学比赛 |
10 |
教学比赛 |
20 |
教学比赛 |
课节 |
教 学 内 容 |
课节 |
教 学 内 容 |
1 |
教学比赛 |
11 |
发下旋球、弧圈球、削球 |
2 |
发下旋球、弧圈球、削球 |
12 |
发侧上旋球、接发球、两人对推球 |
3 |
发下旋球、接发球、抢攻 |
13 |
教学比赛 |
4 |
发侧上旋球、接发球、两人对推球 |
14 |
发下旋球、接发球、抢攻 |
5 |
教学比赛 |
15 |
发下侧旋球、接发球、抢攻 |
6 |
发下侧旋球、接发球、抢攻 |
16 |
教学比赛 |
7 |
两人对推球、一攻一推、两人对攻 |
17 |
发侧上旋球、接发球、两人对推球 |
8 |
教学比赛 |
18 |
两人对推球、一攻一推、两人对攻 |
9 |
发下旋球、接发球、抢攻 |
19 |
教学比赛 |
10 |
教学比赛 |
20 |
教学比赛 |
课节 |
教 学 内 容 |
课节 |
教 学 内 容 |
1 |
教学比赛 |
11 |
教学比赛 |
2 |
发下旋球、弧圈球、削球 |
12 |
两人对推球、一攻一推、两人对攻 |
3 |
两人对推球、一攻一推、两人对攻 |
13 |
发下侧旋球、接发球、抢攻 |
4 |
教学比赛 |
14 |
教学比赛 |
5 |
发下旋球、接发球、抢攻 |
15 |
发下旋球、弧圈球、削球 |
6 |
发下侧旋球、接发球、抢攻 |
16 |
教学比赛 |
7 |
教学比赛 |
17 |
两人对推球、一攻一推、两人对攻 |
8 |
发下旋球、接发球、抢攻 |
18 |
发下旋球、接发球、抢攻 |
9 |
发侧上旋球、接发球、两人对推球 |
19 |
教学比赛 |
10 |
教学比赛 |
20 |
教学比赛 |
4.2设计好每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备好每一节课。
4.3 课堂的教学。根据教案制定的教学目标、任务、方法和要求,在课堂中有序地实施。
5. 结论与建议
5.1 普通中学乒乓球教学应放在乒乓球基本技术的教学,只有掌握一定的乒乓球基本技术,学生才能对这项运动有兴趣,才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5.2 系统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乒乓球基本技术,学生经过不断的系统练习,其动作技术也会随之逐暂提高,同时对这项运动逐暂产生兴趣,甚至爱好。
5.3 采用多种多样有趣的练习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有趣的练习能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一个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既学得高兴、也学得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为终身体育打好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李向东。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乒乓球选项班初学者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