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陆宏进:更快走进化学新课程

作者:陆宏进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2日
点击次数:

更快走进化学新课程

经过新课程培训及这学期的教学,我们逐步走入了新课程。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化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变了,化学教育的目标也在变。作为一名适应了十几年应试教育的化学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全新的教育理念,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新课程目标,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确是个严峻的考验。通过半个多学期的教学、反思,我觉得,教师要更快走进新课程,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努力更新教育观念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人才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教育。传统式、满堂灌的教育,已不能适应未来人才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化学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这样一个总体目标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已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化学教育的目标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在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因此,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标准,努力克服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走进化学新课程。
    二、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新课程要求确立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以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发展个性的理论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改革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及去记忆教师讲授的固定知识,而不能去自主探究、讨论和发现新知识,自己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的现状。所以说,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要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应从以我为中心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总之,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认识课堂,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自己的角色。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教师必须理解新教材所体现的新理念,了解新教材编制的思路和特点,才能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新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首先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其次,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四、全面了解教科书,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在教学时,要努力学习课程标准,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要求,克服传统惯性和“一步到位”的思想,不要随意提高难度。比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离子反应”,要求学生知道溶液中离子的来源(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简单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于“氧化还原反应”,要求知道有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课程标准中有些知识的教学要求,在教科书中不是在首次出现时一下子达到的,而是通过内容的延续逐步完成。

    五、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还要注意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六、加强对高一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高中化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规定了学生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强调学生在新课程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我管理、掌握学习方法等;同时,高中化学新课还强调学生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积极参与实验、观察、调查、阅读、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为了达到上述要求,高中化学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活动性栏目,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提出了大量的实践性活动。这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要认真制定学习计划、认真做好课前预习、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自觉进行课后总结等。
    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学习无计划,课前无准备,不爱预习,精力不集中,解题粗心大意,作业拖踏,抄袭现象严重,学习的盲目性、随意性较大,少数学生开始有厌学情绪。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对学习习惯的要求,我认为:只有认真落实高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有效的开展学习,才能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才能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为此,教师应经常从学习常规入手,按照学习常规的要求,对学生化学学习的全过程所包含的预习、听课、复习、小结、作业、评价等环节的学习习惯进行指导与培养,从而提高学习目的性、学习的效率、学习的质量等。
    七、加强教学研究活动,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由于新课程在教材的整体结构编排、栏目设置等均有较大的变化,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实践思考来解决这些问题。备课的质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开学至今,我们高一备课组坚持每周星期二上午第三节集体备课,备课气氛浓厚。每次均安排一位老师主讲,然
后其他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共同讨论每节内容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以及上课的深广度,收到很好效果。集体备课能促进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其作用不容小视。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及时交流,分享资料,相互启发,集思广益。通过集体备课使每一位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教材、教法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以上几点是我在这半学期教学实践和学习时的一些心得。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王磊主编,《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内容标准

3.  人教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王晶,《高中新课程化学·化学1》培训

宝威体育(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陆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