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支架式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氯气的结构和性质关系;
(2)掌握氯气与单质、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元素与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2)学会用化学反应原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运用拓展→总结提高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2004年重庆天源化工厂发生重大氯气泄漏场景,消防人员用水与碱液在外围50米处形成两道水幕进行稀释。
【实验探究】1、展示一试管氯气;2、将其倒立于水槽中。结合课本归纳总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问题支架】氯气的哪些物理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氯气泄露?为什么消防人员用水和碱液进行稀释?
【自主学习】1、分别画出氧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推测氧气和氯气化学性质的相似之处;2、类比氧气和Fe、H2等物质的反应,推测氯气分别与Na、Fe、Cu、H2的反应产物。
【演示实验】1、将一烧至红热的铜丝插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2、在空气中点燃H2后将导管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观察实验现象。
【归纳整理】1、氯气的化学性质;2、燃烧的条件和本质;3、写出氯气分别与Na、Fe、Cu、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活动探究】1、将有色布条放入氯水中,观察实验现象;2、将有色布条放入干燥氯气中,观察现象;3、将有色布条放入盐酸中,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得出结论——氯水能漂白湿润的有色布条,而干燥的氯气不能。
【问题支架】氯水中哪些物质能漂白有色物质?该物质具有哪些性质?
【归纳总结】氯水的成分和次氯酸的性质。氯水中含有Cl2、H+、Cl-、HClO、H2O等多种粒子。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等性质。
【活动探究】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实验来检验氯水中的各成分
1、将氯水滴加到使紫色石蕊试纸上,观察实验现象——先变红后褪色;2、往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观察实验现象——生成白色沉淀;3、往氯水中加入石灰石粉末,观察实验现象——粉末逐渐溶解,并放出气体;4、往含有Fe2+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水,观察实验现象——呈红色。
【问题支架】根据氯水性质的多样性,以上实验现象主要是哪种微粒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归纳总结】1、H+、HClO 2、Cl- 3 、H+ 4 、Cl2
【联系生活】1、日常生活中,自来水会散发一股刺激性气味?你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2、为什么用自来水养金鱼前,必须把水放在太阳下暴晒一段时间?
【思考讨论】分析久置氯水和新制氯水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
【归纳总结】由于HClO不稳定,在放置过程中见光易分解成HCl和O2,致使HClO含量逐渐减少,而HClO的减少又引起Cl2与水的不断反应,最后HClO和Cl2均不再含有,所以久置氯水变成稀盐酸。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Cl2泄漏引入话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一系列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重点突出了Cl2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本节课的设计中,充分运用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Cl2性质的印象,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及探究,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