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教育改革中的指导作用

作者:文新善    |    发布日期:2013年04月17日
点击次数:

 

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教育改革中的指导作用

作者姓名:黎廷宪

【内容摘要】生活教育则是现今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者应立足于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关心、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不仅仅是成绩,数据。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

在当今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我们要以陶行知思想理论为蓝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这样才能真正使教育发出灿烂的光芒,真正使教育服务于大众。

【关键词】教育改革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为生活而教育    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生活教育思想,而生活教育则是现今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研究陶行知思想,关键是把陶行知思想当前教育改革结合起来,分析研究掌握教育规律,以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本文从三个方面来研究生活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中的现实指导作用。

    一、了解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明确教育改革的方向

    毛泽东同志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有着为大众生活解放而教育的宏愿。他的生活教育是大众教育。他说:“少爷小姐有的是钱,大可以为读书而读书,这叫做小众教育”,而人民需要的是“大众教育”,为生活的教育。陆一定曾将陶行知为人民解放、为民族解放、为生活解放的生活教育思想称为是“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目的论十分明确,他的小先生制,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人人是先生等教育观正是其教育目的论的明证。

    教育为人民、为民族,这其实也不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石。《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文件中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提高民族的素质”,“提高国民素质”。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每个学生、每个教育对象都无一例外地要受到良好的教育,亦即柳斌副主任所说的:“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搞素质教育首先要有一个普及教育”,“要淡化选拔意识”,“要做一个园丁,培育好每一朵花。”那种只把眼睛盯在尖子生、录取率、得奖数......的做法和思想,既与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大相径庭,也与陶行知教育思想风马牛不相及。在现今的教育中,我们教育者应立足于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关心、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不仅仅是成绩,数据。

生活中的课程随处可见,随时可遇,是全方位的,也是随机的,不确定的,有时往往是消极的。为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于一举一动前能下最明白的判断”,把学生在生活中触摸到的某些消极、落后的东西,转化为积极、前进的教育因素,达到“以前进的生活提高落后的生活,以合理的生活提高不合理的生活,以有计划的生活克服无秩序的生活。”目前,家庭生活教育中突出的功利倾向,社会生活教育中缺失计划,形不成坚强合力等现状,已经到了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改革的时候了。学校更应彻底地走出“应试教育”的阴霾,让生活的璀灿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三是必须大力挖掘和充分利用生活中丰富的、鲜活的课程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德育课程、科学课程等服务。

    二、了解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明确教育改革的实质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的。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育中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

    我们应如何去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呢?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了,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实施素质教育,小而言之,为学生的终身受益负责,为学生的将来负责;大而言之,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为中华为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三、了解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明确教育改革的实施途径

    陶行知作为一名大教育家,他的教学方法论十分明白。首先,教育教学方法是灵活的,根据“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做”的内容特点及教的规律、学的规律来决定。

    陶行知极其重视实践,他由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而改“知行”之名为“行知”。在教育方法论上,他特别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解决了长期纠缠于中国教育史的“劳心”和“劳力”的问题。他说:“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并由此得出学习方法的论断:运用知识,“用心以制力,就是一件重要想如何可以把这件事做好,如何运用书本,如何运用别人的经验,如何改造用得着的一切工具,使这件事和别事相互影响。”

    柳斌同志说:“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会有多样性,如果都是机械被动地发展,那将来都是一个模子。”提倡的是个性。陶行知把腐朽思想称为“裹头巾”,提出“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继续创造。”号召人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具体教学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素质教育讲的也是个性、创造,一切陈腐的、机械的、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是错误的、有害的,必须坚决抵制。

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发展陶行知等先辈们的教育思想,关系到我们的教育是否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否更加适应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是否更加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反思现实也更使我们清醒认识到:什么时候我们舍弃、忽略陶行知及其先辈们的教育思想,我们的教育就会或者继续在以应试、升学为特征的传统轨道中徘徊不前,或者受“知识无用、读书无用”思潮困扰而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当然,现在并不是大家都同意这种看法。有些人对于陶行知以及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其他教育家的理论、思想和实践毫无兴趣,对于正在进行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毫无兴趣,而一味热衷于鼓吹国外流行的各种教育新观点、新思潮和新理念。我们并不反对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陶行知本人当年就是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积极传承者。我们不赞成的是对本国的教育遗产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和完全脱离本国的教育实际生搬硬套国外的东西。对于这种做法,陶行知早就生动地比喻为“替外国人拉洋车”。仅就这一点而言,陶行知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楷模。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人民教育的奠基人,他从社会和政治的高度研究中国的教育,其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是丰富而博大的,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搞好教改实践的理论宝库,是我们在各种教育思潮中站稳脚跟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当今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我们要以陶行知思想理论为蓝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这样才能真正使教育发出灿烂的光芒,真正使教育服务于大众。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2、《陶行知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