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文的教学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就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是当今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提高 课堂 策略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教学状况、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和课堂情境的不同来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控制和调节教学过程,促进教学顺利进行并达成教育目标。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文言文教学中讲究教学策略能更好地落实“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几个方面来探讨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一、情绪调整策略
对于相当一部分“新潮、时尚、另类”的高中生来说,文言文是太古板、太遥远、太无趣了,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文言文内容大都可以与历史故事、名人趣事、生活轶事和处世哲学联系起来,备课中多方面多角度搜集文章涉及到的相关材料,或用于导入新课,或用于探究内容,或用于拓展延伸,可以有效地调整学生的情绪,排除他们畏难、无趣的心理,使之愉悦地、好奇地、饶有兴趣地研读课文,如教《勾践灭吴》时,导入时可以讲述“卧薪尝胆”的故事,让学生心动,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走进课文;学习中可以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史实鼓励学生愉悦地研讨内容;最后还可用“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对联调动学生情绪,使他们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感上的鼓舞。经常这样做,他们就会感到学习文言文是快乐的、有趣的、能有很多收获的,从而情绪高涨,心情愉悦而又意犹未尽地将原本“望而却步”的文言文学习进行到底。
二、鼓励表现的策略
当代高中生普遍具有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善于展示自我已经成为对现代人基本素质的要求,不善表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交际交往等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错失机遇,不利于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功。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学生讲的少,很容易使他们陷入被动接受的位置,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参与,多表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方面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应起好指导和调控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使课堂上的双向、多向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
三、以读促理解的策略
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文言文有较多的语言障碍,离学生的生活背景又较遥远,许多教师生怕学生读不懂,就一字一句地讲解。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扼杀了,许多学生碰到课外文言文束手无策。文言文教学,也应通过学生的言语实践,达到自能阅读的目的。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以“学生自读为中心”文言文“四读”教学法。
1、教师引领,学生朗读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韩愈认为解惑是大事,重在质疑问难,这是不错的。但读顺读畅课文,是小事吗?离开“知句读”这一步,何来“传道受业解惑”呢?文言文重语感,重朗读,但必须以“知句读”为前提。在大量的、反复的朗读中,读出语感来,在日积月累中产生对句读的感觉。因此,领读、范读是少不了的。在教师引领下,学生把课文读顺读畅了,他便能对文章获得初步的感知。作为第一步的“教师引领”下的学生朗读,目标是:读顺读畅,初步感知课文,能讲出文章的大意来。
2、借助工具,学生自读
学生对一篇文言文,读顺读畅了,获得的初步感知往往错误百出。如果教师急于指出错误,要求学生理解,这不利于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古汉语词典,联系已学课文中掌握的词义,自己去读。借助工具书,联系旧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我们语文教师备课时,离不开这一步;即使是古文大家,也经常用这一方法,以求证自己对字词句义的理解。这第二读的目标是:了解课文内容,大体上疏通字词句。通过复述,可以对学生掌握的程度有所了解。
3、相互合作,学生猜读
通过学生复述,教师可以发现有些字词句,学生仍未疏通。教师发现问题后,可以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猜读。猜读的原则是:一要顾及字词的含义,二要顾及全篇,上挂下联,要言之成理。猜读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思维高潮。《伤仲永》中,有一句:“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先人”,注释上是“这里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如果这句翻译为“我跟从死去的父亲回家”便不合情理。学生相互讨论,猜测,交流,很快得到了正确的答案:“我跟从现已去世当时还健在的父亲回家。”猜读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如读到某处觉得不易理解,可以姑且存疑。有的读完全篇即可理解,有的读完了全篇,前后联系也可推出正确的结论。这“推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正是阅读一切文章的重要能力。从文章的明示信息中,推断其中的隐含信息,这种“猜读”的过程,正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4、独立思考,学生默读
在教师参与、组织、合作、指导下,完成了以上“三读”,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读顺了文章,疏通了字词句,掌握了内容,了解了主旨,应该说大体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因为语文是工具性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所以质疑问难与品评鉴赏是一切阅读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读文言文也如此,如果能“疑义相与析”,岂非一大快事?从发展不平衡的角度来看,不同学生对一篇文言文总有自己的问题。发现不了问题,可能是以上“三读”还未读到家。对文中的美文美句,不同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与品味。相互交流,便可进入“美文共欣赏”的佳境。
总之,提高高中文言文课堂的实效性就是让学生在课堂内获得最大的收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实践提高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策略,在不断反思,探讨、实践、总结中提高教育能力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进一步提升教学智慧,在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中绽放精彩,让学生在有质的课堂教学快乐成长。
文献参考 :
《中学语文》2011-8
《新课程》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