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苏凤艳:谈 谈 课 前 备 课

作者:苏凤艳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2日
点击次数:

摘要:本文从学生、教法、感情、语言、教态、教具等几个方面着手论述了课前如何备课,进而阐明了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备课 学生 教师 教学

正文:

    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波澜起伏,结尾余音绕梁的,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的奥妙。因此,要上好一节课就要求教师必须下苦工于课前的准备工作,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谈的——备课。

备课,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备课也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再加工的过程,是理智与情感滤化后的结晶,是一种转化、一种升华、一种超越。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应有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深入,是否切合实际。因而备好课,就能争取工作中的主动权,这种准备工作愈充分,主动性就愈大,教学效果就越好。但是,如果对备课认识不足,对教材一知半解,在课堂上就只能照本宣科,不能讲清道理;或者备课不深不透,在课堂上也只能平铺直叙,无法突出重点。所以要上好一节课,课前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课前如何备课呢?如何做到有备必有用,有劳必有获呢?是不是写好教案或讲稿就行了呢?当然不是!课前备课,除了熟记教材,钻研教材以外,在明确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备学生

备课,首先要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摸清了学生的知识储量、认知水平、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以及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已知程度,教学才有根有据,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也只有摸清了学生的学情,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深度与广度,讲解才能讲到点子上,解到关节处,才能有效地克服学生熟知的,我们还喋喋不休,学生难解的,我们却不了了之的倾向。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地了解学生要学习什么、得到什么,从而帮助他们确定学习的目标;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他们去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从而帮助他们设计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帮助他们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等。

二、备教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究教法。因为只有通过恰当的方法把学生教会,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环节上,应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导入。如何引进新课,有经验的教师是认真考虑的。一个成功的导入,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将他们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因此,每节课都必须精心构思导入。

2、安排好课堂教学的层次。在课堂上,我们必须重视教学结构,理清教学层次。比如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出发,在不知不觉中过渡到新知识的讲授。对于新知识,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梯度明朗,难度适当,重点突出。因此,要安排好教学层次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每节课都要有精细的序列关系,从引进新课到新课的展开,直到最后的小结,整体结构应非常严谨,,既充分反映出本节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充分体现数学本身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⑵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为学生设计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

⑶能认真推敲衔接语言,使知识过渡自然,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

注意例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可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图多用来进行例题讲解,这样串起来的题目比较多,纵问、横问联系的知识点比较全面,学生掌握的知识也比较系统、全面。

突出新知识的讲授,对新知识要设计尽量精练的讲课内容,讲清概念的抽象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定理的证明过程、解题的探索过程、规律的寻找过程。

3、改革课堂教学,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 “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课堂教学不能单纯地教师讲、学生听,应实行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模式。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会主动积极地去学。如课本让学生先读,概念让学生抽象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这些,我们在备课时就必须有所计划,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提出质疑。

4、精心设计训练题。练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掌握双基是必须的。但有的同学做了大量的习题,收获不大,而负担相当沉重。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时就要求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精心地选择训练题,不能让学生盲目、超负荷地去练。一般来说,开始的引导练习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巩固上一节的知识,又能自然地导入新课,或为新课的传授铺路搭桥。而例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代表性、思考性,不仅有利于巩固概念,揭示概念的本质,还要有利于揭示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学生的课内训练题和课外作业题要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规律的掌握,避免大量的机械模仿练习。

当然,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因而,备教学方法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百花齐放,讲究实效。

三、备感情

备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备好教师自身的思想感情也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条件之一。不知同行们是否有这样的体会: 在走进教室之前,如果自己是兴奋的,而且信心百倍,那么讲起课来就会津津乐道,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讲课的效果自然就不言而喻了。反之,或是教师对教材体会不深而缺乏信心,或是课前心情不畅,课堂效果自然不理想,教室气氛也不会活跃。所以,上课前应尽量使自己的感情充沛一些、心情愉快一点,少想那些与上课无关的事(特别是伤心事),多想想那些活泼可爱的学生。

四、备语言

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来进行都离不开语言。因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语言的使用技巧。一位教师即使他有着极为渊博的知识,若他不能通过鲜明、准确、精练、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么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可能因为使用的语言不严谨而误导学生。因此,教师要善于选择最中肯、最精练、最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所要讲授的内容。

五、备教态

讲课时的姿态、动作是表达语言的重要辅助形式,教态生动活泼、大方自然,就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深刻领会所学的知识。如果讲课时,教态生硬死板,没有任何手势,或者姿态很不自然,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精打采。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很有必要认真考虑自己讲课时应如何使用恰当得体的姿态、表情和手势。

六、备教具

备课时,还要充分考虑如何利用教具。使用教具,可使讲授的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形象易懂,学生也会更兴致勃勃。教具使用得当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圆锥曲线》这一章里双曲线的定义,如果教师一开始就直接介绍双曲线的定义,学生往往就会很难接受,对概念摸棱两可,不能深入理解。倘若教师采用教具,先在黑板上演示双曲线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双曲线的生成过程,然后再由学生自行抽象出其定义,这样学生就很乐于接受,同时兴趣也倍增,从而也有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

总之,课前准备充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能做到胸有成竹、信心倍增、临场不乱,课堂秩序就会有条不紊,教学时间就会相对充裕,教学效果就显著。所以,教师应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数学的扣人心弦,体会数学的内在美,打心底里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中学数学创新教法》 毛永聪主编

        《教学环节与方法》  李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