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黄海英:谈谈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黄海英    |    发布日期:2012年06月29日
点击次数:

[摘要] 新课改新方法,本论文主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技能;开展探究性学习;整合知识,提炼规律等几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新课改;学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高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新教材无论从知识的编排上,还是从插图的设计上、活动安排顺序及活动方式上都体现出对学生能力培养、自主探究精神的重视和推崇。如何让学生自我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和积极状态?这对于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是一个冲击。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才能最真切的体验知识、感悟知识,才能学会学习、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那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去学习地理,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醍、鼓舞。”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程度、时事热点、生活习惯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创设地理情境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好的情境能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情境故事化,可以增强情境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眼球。如在学习人类认识的宇宙这节书中,可以引用一个外星人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讲八大行星与太阳位置关系时,可将八大行星比作太阳神的儿子让学生想象各儿子的个性。又如在学习“日界线”时,讲述“为何孪生妹妹比姐姐生日早一天”的趣味故事,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学生把兴趣投射到有关地理问题的认知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利用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地球形状证据”时,创设一个‘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在教“锋面系统”时,创设一个“报道天气预报”的情境,通过视频展示及学生模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用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够表现自己,也能感受到地理的实用性,从而增加了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地球,感受地球自转是怎样的。在学习《常见天气系统》时,各组派三个代表(最好是一个胖子演冷气团、一个瘦子演暖气团和一个高个子演锋面)上讲台来演示冷锋移动的路径及说出冷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等。又如学“大气环境保护”时,可设计一个法庭模拟,把三大环境问题比作犯罪分子进行开庭审判,将学生分成三组,让学生体验做法官、陪审团、律师、犯罪分子的感觉。在地理教学中,可以搞很多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就会在快乐中学习。
  二、 在做中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技能。
  通过“做中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地理技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直接经验的积累。地理技能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组成。地理技能的学习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特点。练习是掌握技能的基本方法。地理教学在如绘图、采集标本、制作模型及使用多种观察、观测仪器等活动中都包含动作技能学习。就拿地图来说,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运用地图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看图、填图、画图、用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使地理课更加充满“地理味”。例如,在讲《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时,我先放一个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视频,让学生边看视频边观察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分别在哪条纬线;然后让学生上黑板画出这几条特殊的纬线并在这些纬线上标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接着让学生再看一次刚才的视频,思考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路径是怎样的?最后请学生动手画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曲线。又如学“地球和地图”时,让学生把自己家所在小区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欢迎家做客”的形式在班上展示,也可以把学校平面图绘出来,以“我为学校提建议”的形式设计未来学校蓝图。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观察和组织材料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读图看图作图能力,加深了印象。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
  地理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意识和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意识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群体意识和自主活动能力、合作交往能力;体会地理研究的过程、学会地理。教师必须提供某种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提出问题的兴趣;问题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通过特殊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提出的,甚至可以是教师或教材提出的。比如在讲《海河泛滥的原因及其治理》时,教师给出海河及其支流图、流经的地形区(或让学生读图找出),并给出该地区的降水量柱状图。先让学生谈谈他们发现了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进一步解释对该问题的假设。最后让学生提出解决对策。
又如可以布置搜集降水量数据、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作业。让学生到学校所在地的气象台(站)搜集当地降水量数据,填在表格中(如当地没有气象台站,表中数据可以由教师给出),在让学生用表格的降水量数据,并按下面的步骤(注:绘图步骤是否给出,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在坐标纸上绘出一条直线作为x轴,并在其上标记12个月份;画出两条与x轴垂直的线作为y轴,加上雨量刻度;用立柱显示表x的雨量数据,形成降水量柱状图。 学生绘出降水量柱状图后,让学生读绘出的降水量柱状图,完成如下任务:①读出一年中各个月份降水量的数字,把12个月的降水量数字相加,算出该地全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②找出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和最少的月份。③该地降水集中在那几个月?④自己归纳一下,读降水量柱状图应该注意些什么?
  四、整合知识,提炼规律。
  在每一单元学完以后,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知识结构,逐步实现知识向技能化、能力化发展,并加强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有规律的内容很多,教师要指导学生提炼规律。比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等。
  五、小结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工作刚刚开始,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改变传统的、单纯的传授知识的做法,重视对学生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地观”等现代观念的教育;注重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