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姜丽彬:浅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作者:姜丽彬    |    发布日期:2012年06月30日
点击次数:

浅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摘要:教育作为一种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传授,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只是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人类的基因,对于社会上的事物还没有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大都是来自后天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关键词:教育  人的发展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一般地,教育的环境可以分为:家庭环境、校园环境、企业环境、个人兴趣松散团队环境。科学的教育是立体的,它分为3个层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学校教育是指对学生智商(IQ)的提高为目的教育行为。家庭教育是指对学生情商(EQ)的提高为目的教育行为。社会教育是指对学生德商(MQ)的提高为目的教育行为。
  人的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而狭义的发展则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过程就是儿童的成人过程。人的发展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生理发展,二是心理发展,三是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有未完成性和能动性的特点,又具有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的规律。
       人作为个体、群体和类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人的发展首先表现为个人的生长发展,而个人又总是在一定的 社会群体中生长发展着的,并且人只有作为人类的一分子才可能作为人来生长发展,个人所属的社会群体和类的发展水平影响、制约和决定着个人的生长发展水平。个人的生长发展现实地体现了群体和类的发展,只有在个人的生长发展过程中,群体和类的发展才能成为现实。人类教育活动的直接目的是促进每一个现实的个人的 生长发展,而从不同层次的群体来说,这种目的还体现在对群体和整个人类发展的促进和追求中。在生长发展过程中,人的自然属性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依附于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教育在于人的发展。人与人有各种交往,并非所有交往都能使人发展。只有在某种情况下才能使人发展。能够促进人的发展的交往,就是“教育”。教育即发展,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发展是人际关系的纽带,发展是教育的本质特征。没有人的发展,就说不上是教育。
      首先,教育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使人具备了知识与技能。具备了一定知识与技能的人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开始进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认识论中所指的实践。人获取知识与技能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是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从而在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人类社会之间完成能量 的交换以达到个人的生存目的、生活理想与社会理想。人在社会实践中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与指导社会实践的效果最终必将外化或物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人类社会也正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才能不断进步。当然,这主要是指教育使人类提高了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所以说,教育首先是使人在物质生活水平方面发生 了深刻的改变。但人生活的全部毕竟不只是物质生活,还包括精神生活。而精神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也大都来自于教育。
      其次,教育通过对一些价值观与人生观的肯定、对另一些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否定使人具备了某种价值观与人生观,并最终使人具备了融价值观与人生观于一体的思想 境界、生存境界,即人生境界。比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更多地体现为一元化,人因此而少了一些思想空间;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市 场本身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主体地位的平等,人就会因此而获得更大的思想空间,由此,便出现了当前社会所呈现出来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多元化趋势。一与多构成了哲学意义上矛盾。也就意味着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会相互转化。
在人类社会中,人生存的环境可概括为两种:一是客观物质环境,即社会存在,主要是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状况;二为主观思想环境,即社会意识,主要是指在社会存在基础上所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各种社会思想。人从出生开始,自身知识与能力的获得大都源自这两种环 境,而实现人从客观物质环境与主观思想环境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途径正是教育。并且教育本身也处于以上这两种环境之中。
      首先,教育本身就是以社会存在为基础的。所以,教育本身必然呈现出教育所在的这个时代所具有的物质特征。也就是说,任何教育的进行都是以一定的社会生产力 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并且正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才决定了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即决定了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需要通过教育让人从中获得什么。从历史唯 物主义角度来说,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人能够经历什么样的教育,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比如说,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社会历史时期,人类本身对于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认识在量上还很少,在质上还很浅薄。那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也就客观地具有了当时的那种鲜明的时代特色。所以,古代的人们不会经历现 代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教育,也不会经历现代的各种先进思想的教育。可以说,历史不可能赋予他们经历这样教育的机会。机会的获得其实是来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当前的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无非有两个:一是通过知识的传授提高人的认知水平与实践的能力,从而进一步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再将这些知识和能力外化为社会生产 力,创造物质财富;二是通过知识的传授提高人的思想境界,让人能够更融洽地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甚至是更融洽地与自身相处。
      其次,教育本身又是在一定社会意识的环境中进行的。所以,教育也因此而具有了这个时代所具有的意识特征。在教育中,主要体现为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教育。价值 观、人生观都属于社会意识中的一种,所以对社会存在必然起着能动的反作用。具体体现为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正确与否影响着人生存的 方式与生存的状态,甚至是生存的质量。在这一点上,教育对于个人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由于社会存在多样化,所以,价值观与 人生观也就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人与人之间,价值观与人生观的不同便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是思想不统一,甚至矛盾尖锐。当然,正 如未必一致就是好的一样,未必所有的不一致都是不好的。或者说,一元化未必都好,多元化未必就一定不好。教育既然是在一定社会意识的环境中进行的,那么就 不能超越所处的这个阶段,而必须针对这个阶段的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这是学校活动中主体的特殊性。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定 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学校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气息。这些构成了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从个体活动的角度来看,学校中的个体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在于在教师的指导,活动的结果还要接受检查。这种特殊性使用权学校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期望有体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并提出一系列规范。学校根据这些要求而做相应的变化,并有意识的以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形式去规范学校的其他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此外,学校教育使个体处在一定的学习群体中,个体之间发展水平有着差异,这也有助于个体的发展。
  (3)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即使专门学校的教育内容,也属于该领域普遍和基础和部分,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在开发特殊才能方面,普通学校教育内容的多而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出的才能 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心理学方面的素养,这有助于他们发展学生个性独特性价值,并且尊重和注重学生个性珠健康发展。同时,学生在群体中的生活也 助于每人从其他人的身上吸取闪光点,丰富自己的个性。
      2.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对人一生影响至关重要。家长正儿女易行善,家长邪儿女易行恶。家长民主儿女生平等之心,家长独断儿女生专行之念,家长仁慈儿女博爱,家长暴戾儿女残忍。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等等,都说明家长的素养、家庭的环境,对人一生的教养息息相关、处处相连。人类教育的共同三大基本内容:健康、情感、求知。对应的三个习惯:整洁、微笑、阅读。保证这三大内容落到生活实际中的三个习惯的养成,离开了家庭教育几乎是不可实现的。然而,家庭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已经影响甚至是严重扭曲了婴幼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此,必须为家庭教育立法,使每一位家长和孩子的监护人,为教养子孙而修行。
      3.社会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社会教育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比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和融合性。现代的社会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态不可比拟的特殊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述各个方面:
第一,社会教育直接面向全社会,又以社会政治经济为背景,它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影响面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
  第二,社会教育不仅面对学校,面对青少年,更面对社会的成人劳动者。这不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满足成年人继续学习的要求,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政治、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安定与进步。
  第三,社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没有制度化教育的严格约束性。它很少受阶级、地位、年龄资历限制,能很好体现教育的民主性。
第四,现代人的成长已不完全局限于学校,必须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教育更有利于人的社会化。
  综上所叙,我们知道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结束语:教育一方面能够提高人的社会实践能力,改善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教育也能够提升人的人生境界。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够使人的主观世界得以改造。教育对人所产生的这两种作用是辩证统一、相互影响的。所以,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宏祥. 教育对人的影响
[2]王道俊.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