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曾慧声:关于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作者:曾慧声    |    发布日期:2012年06月29日
点击次数:

[摘  要]本文通过对广西地理新课改的准备实施及其对高考成绩影响的探讨,阐述了地理课堂有效性的界定及其重要性,并就笔者几年的教学心得总结出了若干策略,也对新课改实施和地理课堂有效性的相互关系做了思考,得出的结论是:一节高效的地理课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 体验学习过程、能主动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技术素养,这样的地理课堂不因教材版本的变化而降低教学效果。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    有效性    新课改
  1. 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界定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1]
而新课程理念下,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是: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为学生的主动构架提供学习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反思;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2]
  2.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是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的需要,是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高中教育质量的客观需要。[3]课改之风已经吹遍大江南北 ,广西成为最后一批实行新课改的省份,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迫在眉睫!
新课改是大势所趋,许多省份都实施新课改 ,问题也随之出现: 新课改不成功的学校高考成功了,  新课改成功的学校高考成绩却下滑了。必须面对的是,高考成绩还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的试金石,只有让学生通过高考顺利进入大学的教学才会获得社会和家长的认可。 改革不等于文革,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还是地理课堂的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就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若干见解。
  3.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3.1 精彩的教学导入,可以提高课堂有效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导入新课非常重要。导入的教学方式方法很多,可能是一个故事、一些图片或者一个问题,也可能是一个演示或实验。比如,在学习旅游地理景观的欣赏之前,笔者先播放一组非常美丽的自然风光给学生欣赏,引起学生对美好风光的向往。在“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 中,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点燃蜡烛放在教室门口,引导学生观察火焰的方向引出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接着引导学生思考风是如何形成的?设置这样的悬念,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4]。
  3.2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一个问题。 还是以“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为例,笔者为了说明山谷风的存在创设了一个情境:“三国时期,诸葛亮于农历6月的一天,在葫芦谷设下伏兵,打算用火攻全歼司马懿。这一天,晴空万里暑热难耐,真乃火攻的良机。诸葛亮依计划将司马懿之众引诱入谷中……然而,正当大火冲天,司马懿全军行将覆灭之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大雨浇灭了诸葛亮扶汉反魏的壮志,使他喊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的千古悲歌。”学生还沉浸在这个悲壮的故事当中,笔者马上抛出一个问题:这雨是如何形成的?然后引导学生用热力环流的模式图来分析谷风造成了地形雨。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把枯燥的知识分析得生动有趣。例如,笔者在分析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移。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的知识点是①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②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③赤道上,无偏移。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把学生从昏昏欲睡中唤醒,笔者创设了一个武侠的情景:你和你多年的敌人在江湖上又相遇了, 你的武器是一架直线发射的大炮,你请问你在以下的哪个场所能炸到敌人(要分析原因)?一是北半球、二是南半球、三是赤道地区。学生一听,是他们最喜欢的武侠立马就来了精神,翻翻课本吱吱喳喳地讨论开了,很快就得出答案:在赤道能报仇,因为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不会发生偏移,大炮直线发射能打中敌人!
  3.3把知识分模块处理,逐个击破
  还是以旧人教版的高一地理教材“2.6气候的形成与变化” 为例,学生需要掌握气候形成因子、特征、气候判读、气候模式、气候成因、气候变化六个模块的知识,知识点多而繁琐, 又是高考中自然地理的重点难点。可笔者发现,这六个模块的知识实际上要用三个课时来学习,每节课只需掌握两个模块,在教学中又注意利用上一堂课旧的知识体系来构建下一堂课新的知识体系,学生学起来难度系数小。又比如按高考要求,学生需熟记10个气候类型的特征还要会判读,学生第一反应就是好多好难。于是笔者把10个气候类型分四个小模块,分别是热带气候4个,亚热带气候2个、温带气候3个、极地气候1个,引导学生逐个小模块击破,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
  3.4任务驱动,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在考试过后,笔者时常发现学生会在总结中抱怨,没有时间复习啊、背笔记啊等等, 这说明学生的课堂效率很低。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课堂上限时小复习,然后马上大范围地抽背学生,笔者发现那些平常喜欢伏台睡觉的学生精神了,口中念念有词,手还在空中划来划去, 在课堂上就把该记忆的知识点背的滚瓜烂熟。
当然,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堂上死记硬背知识,笔者把分析问题及总结结论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笔者只在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加以引导。比如,笔者只指导学生气候的特征要从气温和降水来描述,然后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例,根据教材柱状图可以得出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的特征,其他的9个气候类型的特征学生自己就能分析出来。
  3.5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5]
  地理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的知识点, 往往教师讲解费力学生理解也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地球的昼夜长短” , 笔者先用投影展示春秋分时的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图,再用动画的方法演示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学生观察动画演示后兴致很高,并自己总结出了规律,显然课堂有效性比传统教学法更高。
  4.关于提高课堂有效性在新课改中的一些思考
  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广西实行新课改。新课改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最核心的转变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给所有的学校都提出了挑战,首先是:师资资源不足;二是教师负担过重;三是课时不足;四是课堂质量、五是学生学习、六是高考问题、七是选修课程安排、八是选课程指导等等。其中,最让学校头痛的是广西高考方案还没有出台,如果高考的改革跟不上新课程的改革,那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至于在新课改实行的同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待广大同行们的进一步实践。

 

参考文献:
[1] 钱柳松.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 金华市婺城区教研室. http://218.93.114.186/wzhan/news.asp?id=992
[2]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习手册(综合本).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编,2011-8.
[3]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习手册(综合本).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编,2011-8.
[4]卢卫忠.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穿插艺术(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12).
[5]黄金芬.谈谈白板多媒体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课改前沿(第二期),钦州二中,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