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钦州二中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作者:翟高兆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4日
点击次数:

我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师范院校毕业生,毕业后于1981年被分配到钦州二中工作。因为之前高中毕业后就走上“教书育人”的讲坛,所以至今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快40年了。这份职业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无疑是在钦州二中度过的时光。毕竟我的青春年华,心血智慧几乎都献给了她。所以说,我是钦州二中发展的见证者,也是钦州二中壮大的建设者之一。

考虑到钦州二中校史记录已有杨树老师(已故)等编写的1974——1994年的相关内容,我接着谈的是1995年至今的部分,并且是宏观性的、概括性的叙述,以便为编写这段校史的老师提供一些真实的原始素材。不当之处,敬请知情的老师补充订正,详尽的由编写校史的老师去完成。

一、范泉林校长后期的二中(1995——1997年)

1.高考出现新变化。

到了1995年的时候,恢复高考已经快20年了,之前高考重知识,之后高考重能力考查。为此,教材教法的改革呼声更为高涨。当年历史科和英语科的改革走在前面。历史教材的改革以北师大刘宗绪教授为龙头掀起了用“生产力标准”重新审视历史现象的旋风,中学历史教材,古今中外都重新编写。英语教材也作很大修改,特别重视口语、听力的培养和考查。从“哑巴英语”的泥潭中走上说写并重的正确轨道。语文、政治诸科接着改编,教材、教法和高考于是出现新变化。

2.围绕高考抓教学成为工作的重点

众所周知,由于钦州二中1978年就被定为钦州县的重点高中,社会对她寄予了厚望,希望二中出成绩,出经验,出高考备考的“模式”。为此,全校师生上下一心,迎接高考、研究高考,苦战高考。

学校仍分文科、理科的教学班。大概比例是文科占1/3,理科占2/3。应届高三年级常有6个班,文科2班,理科4班。另加补习理科2个班,文科一个班。

因为要高考,要出成绩,学校强调抓好备课、上课、复习指导,考试总结工作。高三年级的教师一定要把《大纲》的考点讲深讲透。每个学期都让教师到外面听课、观摩学习。教育局、教研室也定期召开高考研讨会、总结会、表彰会。学校自己则经常召开见面会、分析会。感觉高考成了学校工作的生命线,要常抓不懈。高一、高二年级向高三看齐,也瞄准高考。故高考就是要求,就是号角,就是命令,仿佛高考就等于“教育”。当时的高考复习分一轮基础复习,二轮专题复习,三轮综合复习。全市每年有几次统考,等于高考前的检阅。各校非常认真对待。

3.学校的基建、教师福利有所改善

1995——1997年的钦州二中,有初中高中,教学班稳定在40个班,即6个年级各6个班,外加几个补习班。

尽管校园狭窄,约30亩地盘。但随着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宿舍楼的改造,简易的舞台、报告厅有了。图书馆、阅览室仍利用旧的“耀垣图书馆”,上层是图书馆,下层是阅览室。科组教研活动各组自由选址,无固定场所。但总的说来,基建基本满足当时教学之需。

教师福利有所改善,指的是住房基本解决了。因为学校办有“红砖厂”、有“补习班”,有临街的一些批租的“小商店”,教师的生活在稳定中有所改善。某年,还统一做了“校服”。教职工的子女就读二中的话,也实行“免费教育”,所以教职工还是比较安心工作的。

4.党、政、工、团的工作仍然正常开展

1995——1997年的钦州二中,校长是范泉林,副校长有方雨全、黄杰、张国立。书记是覃锡泉。

党政工团的工作正常开展,指的是党政领导每周定期开会,研究工作、解决问题,成为定制。然后每周日晚召开教职工大会,或通报党政会议精神、决定,或布置工作任务。大家按部就班,各司其职,分工合作。

工会和团委,围绕党政,服务教学。教职工几乎都是工会会员,逢年过节还分到工会统一发放的慰问金或慰问品。团委则培养、发展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加入共青团,当班主任的助手,服务全体同学。从而也为培养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分子创造条件。所以,感觉这几年的二中教职工,是比较团结、积极向上的。

5.工作中也出现一些问题

首先,领导班子缺乏发展眼光、忧患意识,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个别领导交际多了,吃喝玩乐多了,投入管理工作的时间精力少了。1997年,钦州二中的高考明显下滑,当年上重点大学的考生只区区十几个人。

其次,“商业活动”交了冤枉的“学费”。表现在,原校办砖厂及车辆管理不善,被某些人钻了空子;采购食堂“锅炉”环节太多,被人坑骗;成立“长风公司”经商损失过大,承包的石场,采购的商品无果而终。谁该对这桩“冤案”负责?随着当事人老去、故去,调离,看来很难“大白于天下”。

二、龙驰校长时期的二中(1997——2004年)

1.重新组建领导班子。

1997年,市教育局为钦州市二中配备了新的领导班子。龙驰同志任校长兼市教育局副局长;谢立、陈善华、方雨全、黄振华、陈政辉任副校长。覃锡泉同志留任书记(后为调研员)。

同时,配备一批学有专长、教有特色,在教学、管理等方面都获众望的老师充实“二层管理机构“。他们当中,有李达通、莫怀荣、符进春、叶民生、江秉忠、范成宝、胡礼、张泽、李远国、翟高兆、覃玉明、刘远录、宋国养、方建宁、袁朝和、许福焜、彭肇文、莫裕录等。

由于充实、健全了领导班子,行政、教务、德育、科研各处的功能更加突出,更加协调,也更加高效地运作。

2.制定各种规章制度

钦州市二中的规章制度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职工工作规章制度》——包括①教职工聘用合同制实施暂行办法②校务委员会章程③教学常规管理暂行规定④补贴和奖金发放暂行办法⑤家教酬金发行暂行办法⑥财物使用管理暂行办法⑦高考奖励暂行办法⑧中考奖励暂行办法⑨先进教师、教学标兵评定条件及办法⑩先进工作者评定条件及办法11教师评定市级以上先进暨年度考核等级评定条件及办法12学校领导、职工评定市级以上先进暨年度考核等级评定条件及办法13先进班(主任)、先进年级(主任)、先进教研组(组长)评定条件及办法14中级、高级职称聘任量化计分办法15宿舍管理员、卫生监督员、校医、水电工、花工工作量化管理办法16校警及学生管理人员工作量化管理办法17关于加强职员工人考勤管理的办法。第二部分是《校园准绳,学海航标》——包括:①中学生守则②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③初中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④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⑤龙国辉奖学金基金会章程⑥学生量化管理规定⑦课堂管理规则⑧关于加强第二课堂管理的规定⑨课外管理规定⑩考试管理规定11校园卫生规则12学生宿舍管理规则13自行车管理规则14关于禁止学生看卡通书刊的决定15关于加强第二节晚自修下课后校园及周边治安管理的决定。等等。这样,为“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创造了条件,减少了主观性、随意性,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3.苦练内功,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时间上,要求师生“早晚两个六点半”到位,“勤”字当头。

工作上,要求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的研究,加强对高考的研究,加强对学生的研究。

管理上,要求教务处、科研处协作,做好每学期教师至少上一节示范课、汇报课、新秀课、名师课的工作,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对参与者和成绩突出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努力做好“内练本领,外树形象”工作。

由于全体教职工一致努力,1997——2004年的钦州市二中,教学成绩显著,上重点大学的人数,从曾经一年几十人到一年四五百人,“二本”总人数也排在广西区内前列,每年在2000人上下。令广西区内的同行刮目相看,纷纷远道而来,学习、观摩、取经问道。

4.谋划发展,敢为人先

有几件事,令人终身难忘。一件是扩大招生,打破限制。为此,要在基建上投入,在设备上投入,在教师招聘上投入。当时的二中领导班子,克服一切困难,多方筹集资金,建起了“清华楼”、“北大楼”,加高实验楼、科技艺术楼,增加几个多媒体教室,增招了上百的新教师,打破了当时教育局关于办学规模、编制的限制,大胆迈向了“市场”。第二件是筹建“钦州市外国语学校”——虽说是“国有民办”性质,但外籍教师的进来;外校教学方法、管理方法;外校的收费方法等,对二中、对钦州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多,这是不容置疑的。第三件是筹建钦州市二中新校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事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关怀下,2002年,市政府终于做出钦州市二中迁址新建的决策。后经两年的建设,到20048月,钦州市二中搬进了今扬帆大道中段的新校区,这是全广西第一所为示范性高中而建成的新校。第四件是成立督导室,为新教师的成长做铺垫。2003——2004年,因学校扩大招生,钦州二中向全国各地招聘新教师,最多的一次是招了110多人。为使他们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督导室的退休老教师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一起备课,然后观摩上课,辅导,检查学生作业,对存在问题一起设法解决,对好的教法、学法给予肯定,发扬光大。经一两年的努力,使新教师“软着陆”,规范了教学,对工作、学习、人生都有助益。

5.一些怨言随着时间消逝逐渐被理解

1997——2004年的钦州市二中,发展是迅速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例如:①认为“创办外校是变相收费”。社会上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办教育是公益事业,不能用“市场经济”的标准,不能“优质优价”。②“事业是发展了,但分享的成果太少了”。持这种观点的教师不少。因为创业确实太艰辛,但能参与一所学校的建设,见证她的发展壮大,奉献出自己应有的聪明智慧,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一种难得的幸福,毕竟“前人栽树,后人乘荫”。③“决策不透明,领导作风不民主”。持这种观点的人怨气未消。但也值得反思,有些决策只要沟通得充分些,思想宣传教育工作做得到位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是可以实现的。

三、黎永进校长时期的二中(2005-2010年)

1、勤政廉政众口称誉。

2005-2010年的二中团队,工作、生活抓住五条线——即把握航线(发展方向),不碰红线(法律法规),守住底线(安全稳定),提升生命线(教育质量),打造风景线(校园文化)。

作为二中的领导班子,尤其是校长,“勤”字当头,深入教学第一线。勤到课堂,把听课评课作为工作的主要任务。勤与教师交流,经常参加青年教师座谈会、恳谈会以及各类教师业务培训会,关心老师,爱护和帮助老师。勤与学生交流,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勤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利用每周的行政例会,就实践科学发展和提高管理水平等内容培训领导,以便上下一心,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办学质量。

廉政建设方面。学校始终坚持校务公开制度,重大决策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讨论,照章办事。学校健全“校务管理委员会”,重大问题、决策都通过“校务委员会”审议。坚持各项基建、维修、大宗物品购买公开招标,办理按程,公开、公证、透明。也通过多种渠道自觉接受教职工的批评和监督。如每年的接待费用,控制在15万之内。若有超支,说明原委。因为班子身正、影子正、无贪污、挪用、行贿、受贿,全体师生交口称誉。

2、教学事业,稳定发展。

2005-2010年,钦州市二中教育事业稳定发展。表现为高考成绩保持广西前列。被评为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学校”;钦州市“教学设备管理和电化教育先进集体”;“国防生生源基地”;“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校内报刊、社团一等奖”;历史组2009年被评为“广西优秀教研组”,因为教研成绩突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下列措施息息相关。

①强化管理,打造“高效课堂”。学校要求,每位领导承包自己所在的年级、科组的管理。无论讲、练、评、补、要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领导每月听评课不少于四节(每周至少一节!),校长自己把全校年轻数学老师的课听了个遍,并共同研究学法、教法。

②走出去,请进来,赶超先进。让教师多接触外面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的信息,让教育系统的专家学者来校传经送宝,是大家的共识。故期中试后或高考结束后,高三老师分期分批有计划到外地交流学习。高一高二教师有选择地培训学习,几乎成为定制,故教学理念新,教学质量高。

③抓好“加强班”、“奥赛班”、“艺术班”。如何办好大众化的优质高中,是二中领导、教师、职工要研究解决的课题。抓好“加强班”、“奥赛班”、“艺术班”是经验之一。因为新千年之后,社会评价学校质量不仅关注“二本”人数,而且特别关注“一本”(重点大学)人数。故二中的做法是抓两头,促中间。加强班奥赛班是“尖”的一头,“艺术班”(体育艺术生)是特殊人才的一头。中间是二本、三本生源。因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注意分层教学,所以大面积丰收就有希望了,就变成现实了。

④创建“补习中心”第二校区。2008年,“补习中心”30亩校园在新二中西面原化工厂门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利用社会资源,回收高考落选考生回校补习,既缓解社会压力,也增加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几年下来,补习生上大学的比例占每年上重点,本科人数的半壁江山,深受家长和社会欢迎。

3、人文关怀,暖人心脾。

钦州市二中办学几十年来,除了作为重点中学,教学质量赢得社会认同外,最令教师们乐道的是下列几项“民生”措施:

①定期体检制度。有人说:健康是“1”,社会地位财富是“0”,没有健康的“1”,后面再多的“0”也是没有意义的。钦州二中的领导充分认识这一道理。于是,把教职工定期体检当作一项福利坚持下来,让教职工倍感温。通过体检,这些年教职工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因为可以做到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

②婚假、事假、病假按政策办理。

享受自由民主、享受教育、享受工作和休假权是每位教职工应有的权利。这些年来,钦州二中的教职工,依法享有的婚假、事假、病假都按政策办理,让大家感受到政策的阳光带来的温暖,感觉到教育大家庭的幸福和美好。

③贫困生,尖子生特殊的关怀。

钦州市二中通过教职工捐资成立的“扶贫资金”,将教师的爱心与贫困生联系起来,每年可资助数百人,让不少贫困生能完成学业。这是功德千秋的慈善事业。另外,学校设有“龙国辉奖学金”及专项资金,专门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包括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让受益人感恩终生。

④食堂不承包,让师生享受“物美价廉”的生活。

钦州二中的学生,特别是内宿生,除了“住”得好,住在琴园、棋园、书园、画园里,“吃”得也好。学校食堂不承包,成本价奉献给师生,让师生享受“物美价廉”的优质生活。2008年以来,学校还为教职工免费提供早餐。应该说,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大家分享发展成果是初步实现了,美好的愿景还在后面。我们有理由相信,钦州市二中的明天会更好。

4、美化环境,从我做起。

钦州二中新校园美丽,除了中西结合的建筑外,还有环境。

①让石头也会说话。新校区使用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未能做到绿树成荫。因为“十年树木”得有个过程。为此,学校先在小树旁配些石头,配些励志的语录,让石头说话。按照传统文化的要求,石宜“透、皱、漏”;且“松石宜古,梅石宜拙,竹石宜瘦,菊石宜奇”,我们努力去做了。进入学校南门,石刻“爱满天下”让你流恋忘返。

②让小树成林,鸟语花香。为了管好小树,绿化校园,美化环境,借鉴一些学校的经验,钦州二中在每年高三毕业生中呼吁“认购”,“认育”树木,从而使大树的购买资金更足,使小树的管理有人(有班级)负责。眼看小树成林,鸟语花香,曾经为此付出辛劳、心血、汗水、资金的同学会无比欣慰。

③让教室、宿舍更整洁。养成教育,是钦州二中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讲卫生、讲文明是中学生守则的基本要求。只要培养出学生的好习惯,成人、成才、成功就有希望。所以说,优秀其实是一种好习惯。学校从学生入学开始,要求学生让教室宿舍更整洁,经常组织检查、评比、整改。而今,文明、卫生蔚然成风。

④弯腰捡垃圾,言传身教。在钦州二中学习,工作的师生,不会忘记黎校长亲自弯腰、手捡垃圾的场景。岁月可以流逝,但那种言传身教会穿越时空,警醒我们,文明学校,美化环境,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5、发展瓶颈,有待突破。

①尖子生培育经验不足。钦州二中每年上重点大学的“一本”生在500左右,“量”是较多了,在广西前列。但“质”有待提高。随着珍稀少数民族考生才能优惠20分的政策公布。桂北、桂西、防城港市有优越的加分条件,钦州市的考生只能望“加分”而兴叹了。总分减少几十分后,与人家竞争清华、北大,比过去困难多了。如何栽培尖子生?让他们战胜竞争对手,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深感经验不足。因为尖子生,除了先天的综合素质外,后天的家校环境、社会环境、教法学法都要相得益彰。

②安居工程,没有答卷。制约钦州市二中发展的因素中,还有一个安居工程问题。因为新校区原建设方案没有教工宿舍在内,给教学管理带来极大不便。也给新老师,中青年老师工作生活带来很大压力。面对房价高不可攀的时代,“房奴”的神经是越来越脆弱,工作积极性,幸福感随之大打折扣。怎么办?暂无答案。

③“绩效工资”,众说纷云。2009年以来,教育战线深受“绩效工资”困扰。原本《教师法》说,教师的工资待遇不能低于或者要略高于国家公务员,以推动“科教兴国”大政方针的落实,但是又把教师每月的30%工资冻结起来,待每学年结束,评定“绩效”才返还,以此想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可是,教师的工资本来就不高,每月除掉30%后,剩下还要供房贷、车贷、供子女上学,供生活开支,一时入不敷出,人心惶惶。钦州市二中也受“绩效工资”的困扰。有人感叹“绩效工资,想说爱你不容易!”有些地方甚至出现罢课,消极怠工现象。钦州市二中的教职工尽管还在工作,但心情五味杂陈。希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引起足够重视,尽快解决这个“绩效工资”的问题,促进教育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四、刘世伟校长时期的二中(2011年至今)

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刘世伟校长从灵山中学到钦州二中赴任,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短短三两年时间,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甚至耳目一新。

1、在“横向”联系上做文章。下车伊始,刘校长通过查阅二中的相关资料,召开原班子的座谈会,召开师生恳谈会,努力了解钦州二中的历史、现状以及师生员工对未来的展望。之后,他努力了解国内外发达地区,先进学校的办学模式,追赶他们的足迹,借鉴他们的经验,力争少走弯路,让钦州二中快速崛起,缩短与名校之间的距离。为此,到区内的南宁二中、三中、柳铁一中、柳州高中、桂林师大附中、玉林、梧州等办得好的中学拜师、参观、学习。也分期分批安排部分领导、老师到国内大家公认办得好的中学——如北京十一学校、北京大学附中、河北衡水中学、南京金陵中学、上海启东中学、同济大学附中、江西师大附中、江西临川一中、二中、宁夏银川一中、湖南长郡中学、长沙一中等交流学习,轮岗培训。当然,少不了“请进来,走出去”——不完全统计,近年钦州二中邀请了美国耶鲁大学宋雅杰博士、北京十一校曾军良、北京五中、北京八中的尹龙国、李秉仁、孙恒芳,尹述喜等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安排翟英、傅邦萍、韩梅等老师到英国进修;刘世伟校长亲自参团到英国考察教育。如此等等,通过“横向”交流,加强联系,增进友谊,结识名师,“看” 到了差距,“找”到了真经,“震撼”了灵魂,为二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在“深化”教育上下功夫。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育这篇大文章,必须得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大事做“细”、小事做“实”。为此,学校要求每个人都动脑子研究教育。全校的大课题是“幸福二中,我来创造”,让每个人认真思考,研究怎样办好教育、创造幸福二中。致于小的课题,小到专业方面的教材教法研究,高中阶段怎样培养“尖子”生的研究;怎样当好班主任的研究;怎样抓好“奥赛”的工作研究;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研究等等。如此,有目的、有针对性、有计划的研究,使教师的“内功”炼得更好,身体力行,做实实在在的工作,收实实在在的效果,避免空转、空耗。将学校的计划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使教育向宽度和深度拓展。

3、用“感化”推进德育工作。过去,德育工作大家感觉很难做。如今的钦州二中教师们主要在“感化”上细化、深化德育工作,感觉轻松了不少。总结起来,大致上说,用“心”教育学生,用“情”教育学生,用“榜样”感召,用“行为”示范,使学生逐渐被“融化”、“感化”。这几年,钦州二中学生的“成人礼”活动,“毕业礼”活动,“相约二十年”活动,知识竞赛,文体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对育人工作贡献突出,有目共睹。“问题生”少了,不文明的举止少了,宽容、礼让增加了,学习更用功了,爱心增强了,为帮助“特困生”每月愿捐一元钱的学生不断增加了!

4、用“文化”引领师生进步。人要有点精神,有点追求,学校也不例外。近年,以“乐善文化”作为凝聚钦州二中师生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全体师生努力把钦州二中办成大家的文化殿堂,精神家园和人才摇篮,进步是可喜的。

“乐善文化”在钦州二中得到认同,其主要内涵是,领导要乐于管理育人,善于管理育人;教师要乐于教书育人,善于教书育人;职工要乐于服务育人,善于服务育人。学生要乐于探究学习,善于探究学习。道理很简单,你是什么角色,在什么岗位工作、学习、都要做到“乐”与“善”,如此,创造幸福、体验幸福。只要人人善于学习、工作、乐也就在其中矣。

学校,作为“文化”元素突出的单位,不光要有一批学贯中西,与时俱进的文化人,更要有大家认同,共同追求的精神世界。很多企业喊出了“用文化做强企业,用旅游做大企业”就是这个道理。衣食住行中,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交通文化、哪一个离得了“文化”?竞争,最终拼是“文化”。正能量的文化气息浓烈了,教育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通过“乐善文化”引领,钦州二中近年出现哪些进步呢?简言之:①我们变“制度管人”为“制度育人”。管理师生,实现了从“找缺点”到“找亮点”的变化;②我们变“名师执教”为“名师治教”。学校里的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国家级教师、区级优秀教师、区级学科优秀教师、区优秀班主任、研究生身份的年经教师,作为钦州二中教育团队,他们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③我们变“科研兴校”为“科研强校”。至今,钦州二中有国家级课题5项,自治区课题21项,市级课题71项。(其中翟高兆老师出版了个人论文专集《耕耘》达30多万字,为科研强校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④我们从“重发奖”到“重发展”,对教师由重使用到重培养。从关心教师的生活到关注教师的成长,是钦州二中的优良传统。基于此,刘世伟、陈政辉、李达通、李锋、李远国、梁文博、胡循杰、庄喜、卢红青、黄丽妮、李英华、韦坤琴等一大批的名师脱颖而出。钦州二中的高考成绩16年来一直保持钦州市上大学总数第一!上重点人数第一!质量第一!

5、相信钦州二中的明天会更好。

钦州二中到2014年就满40华诞,象一个人一样,正处于“不惑之年”,只要善于总结、反思,大胆实践、创新、明天会更好。借教育改革、高考改革、课程改革之风,未来钦州二中可考虑向全国招聘“教育专家”,充实领导班子;要求每位教师承担中长期教学教育研究,打造“学者和教育家团队”;完善“优胜劣汰”,依法治教机制;营造“献身教育”氛围,钦州二中将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