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刘世伟:跟岗阮为校长治校学习体会

作者:刘世伟    |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05日
点击次数:

  为了更好的推进广西的新课程改革,在广西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和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的统筹策划和安排下,2011年10月17日——11月4日,我与所在第七小组的广西南宁市宾阳中学的葛文荣校长、宝威体育(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的韦校长贵方校长、桂林市平乐中学的陈求义校长、梧州市蒙山中学的黄晅校长、百色市田阳高中的陆飞校长等五位校长到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跟随阮为校长进行为期19天的跟岗学习。

  期间,按照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培训要求,我与同行的校长在阮校长的悉心指导和初步了解学校前提下:通过听学校阮校长和其他领导的报告,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考察学校的各处室、教室、宿舍、实验室,走访学校领导、师生、接送学生的家长,深入师生课堂,观摩行政例会、教工会议、教研组会议、备课组会议、部门会议、学生课外活动等形式,全方位考察、比对、讨论、交流,坚持每天思考并写学习心得,每周写小结,确保学习成果。在学习即将结束之际,深感收获丰硕,下面就跟岗学习的体会汇报如下:

  一、再次见证“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很幸运,一位有教育理想、教育追求、经验丰富而又富于实践和思考的校长作为我们的辅导校长。走进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就让人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文墨清香扑面而来,科学而有传承的学校整体设计——三个“V”组成了一个“山”,把学校前身鞍山中学和现代的元素整合为一个传承与创新的完美构想;笑靥而来、彬彬有礼、脚步匆匆的师生,映入眼脸里的满园绿色,还有那窗明几净的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更有那接送孩子的家长期待和享受的眼神,无不展示一幅幅和谐动人的幸福画面。真的,在跟岗期间,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甚至于学校司机,无不把“我们校长”、“我们学校”“我们学生”自豪的挂在嘴边,这就是一所专注为学生的成长而努力的学校,好学校!永远不会忘记,午间学生的“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展示和下雨的那一个升国旗活动,校长始终面带微笑惬意的欣赏学生的那份专注-----这就是一个关注、陪伴和享受学生成长的幸福校长,还有校长不经意“闯进”语文教研组活动现场组长一句“校长您给点声音再进来好不好?”及随后所有语文教师和校长会意的笑声。一个个无意镜头的回顾,一个个感人的瞬间,无不昭示学校的校长在老师、学生心目中的和谐、亲近与地位——亲人的感觉!阮校长还是一位非常执着的校长,了解当中,我们知道校长20多年来一直致力与校园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和应用,领先上海市,领先全国,并不断的开发和创新和占领育人的制高点,这一份执着就是一所好学校诞生的前提。

  这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因为他具备一所好学校的标准:有一位有教育追求和思想并坚定前行的校长,能创造出师生成长和谐的环境,使得师生能和谐快乐的成长。好学校就是这样源于有这样一位对教育有着独到而又深刻见解的校长!

  二、一个创新的思维,一所创新型的学校

  创新,是同济一附中最大的特点和亮点,更是新课改的充分体现。

  管理创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引进学校的全面管理。轻轻打开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信息管理平台:学校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方面面信息尽收网里。有刚性的管理框架,更有有处室自行创新的管理空间。公平、公正、公开、创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给我们同济一附中教师一个阳光可视的管理平台,收到了非常令人振奋的效果,老师说,自从阮校长实施了这一套管理的模式后,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三风建设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教风更严谨了,学风更浓厚了,校风更纯正了。

  教师创新——教师的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工作,但是同济一附中教师正是不为遗力践行教师工作的创新精神。“宁可在创新中失败,也不要在守成中沉沦”的共识就是同济一附中教师践行创新的决心和勇气。同济一附中老师的劳动无处不体现创新,我参加了一个教研组的活动,语文教师把多年作文教学回顾得针针见血,“我们的作文教学有效吗?”“我们的作文教学能确保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吗?”“每一个学期七次作文有效吗?”,一个个相当充满思辨的问题引发每一位教师的深思,最终在热烈的讨论中,确定充分发挥教师来自各个省市优秀的教师的优势,开拓语文作文教学的一文多改成范文的教学思维及语文作业的设计的创新思维。这就是同济一附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浓烈的教学研究氛围和实力体现的缩影。创新,必然的使同济一附中走在其他学校的前列。

  学生创新——源于校长的创新,教师的创新;学生的创新成为同济一附中学生成长的必然。同济一附中积极相应上海市提出的“创新人才培养”的号召,开发了大量的拓展性课程,包括学科的知识拓展课程、活动拓展课程、科学前缘课程拓展课程、团队拓展课程等等。在课堂、课外,在作业、活动,无不体现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策划和实践的轨迹。各种社团的活动如火如荼,就拿学校在中午由学生自行组织进行的“头脑奥林匹克”的展示与比赛,无限的创意,精彩的探索回报,形象的成果展示,给学生一个非常明显的创新的平台,学生也乐此不疲,如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然的培养出具有充分发展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学生的较真,乐意,欢笑,掌声等等就是对新课程改革的三维要求都得到了全面的培养的詮,学生也必然在创新的体验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创新思想的校长和创新精神的学校师生,同济一附中的校长做到了,同济一附中师生做到了,一附中是我们学校的典范——这是我们第七组的共同感受。

  三、德育为首,养成典范

  德育为首,在同济一附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同济一附中非常重视养成教育。大到学校的常规,小到学生活动的细节,都对学生进行了无比细腻的教育,有如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学生的心田。

  同济一附中的领导老师们在德育的过程中,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一切从学生的成长出发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近年来,阮校长提出的“时时德育,处处德育,事事德育,人人德育”的德育理念,为学校德育工作提出来明确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认同和全力践行,我们看到的每天的升国旗仪式、早操,乃至学生的进场退场、饭堂的打饭排队等等,都非常的守纪、有序、认真和执着,活动的时候又是如此的个性鲜明,真正展现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延安抗大精神。群体的德育教育力量已经形成强大的德育优势,感化着同济一附中的每一位师生,使得学校的德育工作也成为上海市行为规范和德育的典范,更成为我们学校学习的榜样!

  近期20天的跟岗学习,总感到时间太短,太仓促,因为同济一附中就像一座新课改的宝库,阮校长就是引领我们不断前行的淘宝者,智者。同时,我们需要的东西在这里都能找到满意的答案。我非常的感谢阮校长如此毫无保留的给予我们的指导和帮助,也非常的感谢我们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给我们安排一个如此开放,如此内涵丰富的学校,让我们能满载而归。学习告一个段落,但是我们的师生关系仍需要继续延续。我衷心的希望,阮校长能继续给我们指导,同济一附中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