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郑志娇:草根德育,回归生活

作者:郑志娇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0日
点击次数:

  内容摘要:传统的学校德育,由于在内容、目标及方式上不太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其实效性是大打折扣的。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要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推动德育内容、目标及方式草根化,是一条非常值得探讨和尝试的路径。

关键词:草根  德育  生活  实效性

我国现行德育是以灌输为主的外施性方法进行的,很难深入人心,成为受教育者自觉的道德需求,影响了德育的效果。其根源在于忽视了德育的草根性。因此。必须从认识德育的草根性为切入点,以人的本能为内核的生命自然为依托,深入展开德育草根性的研究,激活灌输性德育的生命力,使其与德育草根性融为一体,实现德育草根性和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要始终以“育人为本”,而在学校“育人”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德育为先”。然而,众所周知,如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的道德教育在教条化、功利化以及形式化的路途中逐渐迷失了其应有的真谛。因此,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应深刻反思当下学校德育的现状与问题,并积极探索出一条真正具有实效性的德育方式和方法,将德育草根化,让德育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从而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一、为什么要将德育草根化?

在传统的学校道德教育中,“崇高道德的抽象教条、伟大人物的光辉形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报效祖国和社会”等一直是主体内容。事实上,这种过于“高大全”的德育目标会让学生们觉得课堂的学习、考前的死记硬背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取分数的手段而已,而与自己的实际生活是没多大关系的。因此,“高大全”的德育目标实施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的。

雨果曾经说过,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的情况;做一个正直的人,那是为人的常规。的确,“圣人”和“伟人”毕竟只是极少数人而已,“伟人的光辉形象”和“共产主义理想”等可以成为引领学生们成长成才的总方向,但学生们更需要的是对现实的学习、生活及为人处世的具体指导。学校德育的真谛原本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幸福”为主旨的教育,因此,笔者认为,传统的学校德育从内容到方式都必须改革,即走一条回归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并能够给予其具体有效的生活指导的草根化德育路径。

二、草根德育是什么?

与传统德育不同,草根德育不是从抽象的道德概念和高深的道德理论出发,而是从学生现实的学习生活出发,将理论化的德育目标与功能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内容贴近学生、贴近学习、贴近生活。因此,草根德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生活化的德育模式。

例如,传统德育中的“中学生要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这部分内容,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育方法,在课堂上详尽地给学生分析“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对于当今衣食无忧,追求物质享受的学生而言,想必其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其实,老师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诸如“我国贫困人口的数量及生活现状;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概况;城镇下岗和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状况;我国古代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训;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及青年学子们的金钱观等”相关信息(文字或图片或视频报道等)。然后,结合学生们所收集的信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谈谈各自的金钱观、物质观、消费观甚至是中国的现在和未来等,让学生们充分地交流观点、分享体会。我想这种教育方式必定能够深深地触动当代的学生们,从而顺其自然地将德育的这部分内容和道理真正内化为自己认可的观点,并最终得以在行动中体现出来。这就是草根德育,一种生活化的德育模式。

三、怎样在学校实施草根德育?

首先,全校师生都要树立“先做人,后做学问”的德育目标。“也许,我们永远做不了圣贤,但我们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也许,我们做不到舍己为人,但我们至少不能损人利已;也许,我们攀升不到道德的最高境界,但我们应该坚守起码的道德底线……”这就是草根化的德育目标,它不是以培养圣人为德育起点和核心的,而是以“先做好普通人”为基本准则和要求的。这就需求教师摒弃“以成绩论学生”的片面观点,建立起一套“去功利化”的学生评价机制。因此,在学校的德育课堂中,老师要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摘掉带有成绩的“有色眼镜”,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言行举止,及时肯定好的行为习惯和纠正不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人格尊严的平等,进而珍视生命的价值、懂得生活的情趣、知晓做人的道理,并在不断的生活体验中成长为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人。

其次,要让德育内容根植于现实生活之中。我国学校德育传统的内容可谓“大而全”,涵盖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劳动教育”等等。然而,呈现在课本上的这些内容,总觉着离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太远。草根德育,就其内容,实际上就是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如礼貌待人、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卫生、爱清洁、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刻苦学习等。因此,实施草根德育,就必须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或从学生生活实际中选取典型事例,或创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问题情境,以达到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并学会做人做事。

再次,要采取以实践为主的德育方式,变传统的学习道德为体验道德。传统道德教育基本上都是教师在课堂集中灌输,这种空洞枯燥的说教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并且没有什么实际效果。草根德育,就是要变“说教式”为“体验式”,它体现了“生命化教育”“生活化教育”等新的德育理念,符合道德教育的内在规律。

在实践层面上,道德体验强调通过学生的实际行动亲身经历某件事,如劳动体验、爱心体验、角色体验、挫折体验等。因此,教师组织一次班级以“社会调查、社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一次很好的劳动体验式德育;教师若能放手让部分学生(最好是平时不太遵守纪律和认真学习的)担当班主任,进行角色体验,负责班级一周的学习、纪律、生活、卫生、作业检查等全方位事宜,无疑是一次草根化的“遵规守纪、热爱学习”的德育教育。

在心理层面上,道德体验就是引导学生感受虚拟“亲身经历”某件事的心理及变化过程,例如,通过虚拟亲人的离世,引发学生对亲人(尤其是父母)的感恩之情,从而达到德育的目标;通过虚拟地震等自然灾害,引发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四、结语

总之,相对于学校传统的德育模式,草根德育是一种平民化的生活化的德育模式:它强调生活、强调参与、强调体验;它改变的只是教育方式,并没有改变德育的内容和本质;它更符合学生道德的成长规律,因而也就更具实效性。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推动学校德育的草根化,让学校德育真正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