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邓敦端:在“做”中学英语

作者:邓敦端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1日
点击次数:

   内容摘要:学好英语靠实践体验,别光说不练,从现在起就坚持听说读写练。

   关键词:如何学英语,听,说,读,写,坚持

 

英语怎么学?这个话题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程度的加深而变得愈加热门。学外语尤其是学英语的热情不断升温,因而“如何学”的问题就成为社会各界或盈利或学术的卖点。教育界继而出现雨后春笋般的学术大讨论---英语该怎么学?林林总总的研究、论文把英语世界搅得热闹非凡,把学习者绕得云里雾里。做研究是好事,可哪高深往哪去方可显示研究者的能耐?对于大众来讲,英语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抑或是进入大学的通行证之一,这就决定了那些“英语某某论”之类的学术精华难以适用于初级英语学习的具体实践,换言之,学习英语要做,要实践,而非研究。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有关列宁学外语的故事吧。                                                             

在革命斗争中,列宁曾被捕过,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监狱里,他学了英语。因为他懂得在革命斗争中,外语是个很有用的武器。列宁在外语上很下功夫,他读了很多书,同时边阅读边做详细的笔记。他甚至可以把整个一本书都从英语译成俄语了。但他从来没有听人家说过英语。出狱以后,他去过伦敦。他满以为自己学会了英语,但等到了伦敦后,才发现自己一个字也听不懂,也没有一个人能听懂他讲的英语。开始时,列宁觉得还很好笑,但很快他就定下心来开始学习这门语言了。他开始去参加各种会议,总是坐在第一排,仔细观察演讲者的口形。他经常去海德公园,在那里演讲者向过路的人群讲各种不同的题目。后来通过广告,列宁同一位相互学习课程的英国人取得了联系,并开始跟他学习英语。就这样列宁的英语学得很好。

    这位伟人学习英语,可想而知不是在他语言敏感期完成的,也不是在研读了多少语言研究巨作后学成的,相反,我们更多的看到了列宁在学习中具体的实践----做。学好英语靠实践,坚持不懈的实践。节省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老老实实坚持听、说、读、写,没有学不会的英语。笔者认为大致可分两个步骤。

   为何学习英语?这是每位准备迈出第一步的初学者都必须要弄清的问题,它决定了学习的方向和效果。不难看出,列宁在学英语前他的目标很明确----英语是革命斗争的有用武器,学英语为革命。有目标,有动力,有困难,才有耐力,才有办法。再说现在的高中学生,为何那么多人“谈英语色变”?为何英语成了老大难?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没弄懂到底为什么在学英语。英语科差的人基本搞不清方向,别人上课跟着上课,别人下课跟着下课,纯粹就一陪读。而在英语方面小有成绩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基本能说出个一二三。比如,有人目的就是为高考总分上多拉点分把英语培养成了强项;有人很爱看外国电影,学好英语听懂台词很过瘾很有成就感;也有人喜欢听英语歌曲,在发展爱好的同时对英语的感觉也培养起来了;还有人要出国学习,必须得学好英语。原因虽各异,但效果确是相似,那就是这些学生学得有方向有寄托有动力。他们在学习途中一帆风顺吗?答案是否定的。困难有,而且还不少,尤其对于那些有目标但起点又很低的同学,英语有时就像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但是令我对他们刮目相看的是,他们不放弃,坚持做着他们认为要做的事情。皇天不负有心人,衷心祝福他们学有所得。

    目的地明确了,接下来就要考虑走哪条路去接近目标了。从古至今,中华民族被冠以一个美称----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勤劳勇敢不假,智慧也真实,不过要是事事智慧得耍聪明找捷径也未必是好事。在学习英语方面,很多人就充分发挥了炎黄子孙血脉中的智慧精神----寻找学习英语的捷径。现在学习条件比过去优越得多,学习材料琳琅满目,唾手可得,效果本该较以往好得多,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久久徘徊在英语的殿堂之外?在找捷径?赶快醒醒吧。愿望美好,可事实令人沮丧:学成英语没有捷径。君不见伟人列宁也得长时间练习方可修成英语正果?总结其成功秘诀,不外乎六个字:听、读、说、写、坚持。我想任何学有所得的人对这六个字都深有体会。

英语就是一门语言,是语言就会遵循语言的规律。我们小时侯学说话时也没有读规则,记语法呀,在听说这种大环境下不也慢慢讲人话了。所以,学英语要听要读,就是要输入语言素材,通过大量的读和听,潜移默化地体会感受语言现象,久而久之,形成语言规则的惯性,同时在读、听的过程中,英语文化现象会层出不穷,英语文化意识会逐渐形成。我所说的读不仅是阅读,还包括朗读,后者是对前者的加固和深化。阅读期间做好记录好词好句有用句式的工作,每天晨读时、空闲时拿来读一读、背一背,通过背句背篇来巩固输入成果。个人认为这是最佳的语言学习途径。记得大学期间,因为英语专业学生,没少泡图书馆外文库,就是在这样寒暑不移的习惯中,我发现了英语世界的博大与美妙,从一开始的单纯为了多认几个单词到如饥似渴地想了解另一半地球人的生活,再到后来用英语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我猛然发现英语不再仅是一个专业,对我而言,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已经融入进英语的世界中,而英语也已熟悉成了一种思考习惯和生活方式。现在翻出当时在图书馆记录的厚厚几叠笔记本,想起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地坚持在校园里朗读的画面,感觉那就是一段段光荣的奋斗史。相反,在课堂上被教授的所谓“学术知识”却极少在记忆中留下痕迹,却是图书馆啃书生涯成就了英语,成就了自己。

再说说“听”。刚上大学那会儿,在强手林立的外语系,听力水平根本拿不出手,但我不服气,不甘心比别人弱。就在大一第二学期,我下定决心要提高听力水平,买了当时最好的短波收音机(可以收听外语电台的专用收音机),确定好最佳收听方位,随身带纸和笔,一有时间就抱着收音机听BBC。一开始完全蒙的,因为语速着实快,发音是绝对本土;但坚持一段时间后我逐渐适应了广播的语速语音语调,只是内容还是捕捉得很少,很多人在这时会打退堂鼓----“努力了,还是听不懂”。我不这么想,“我要听懂”这时我的目标,即使不尽懂,也要坚持听,感受英语韵律也好。与此同时,我也在思考原因:我发现语境很影响对英语的理解,不同语境下的同一个单词意义可能相差甚远。于是我学会了根据语境去猜听到的词义,这样,旧词巩固了,也学到了不少新词。对信息捕捉不多还在于词汇量的局限。通过记下新词发音再查证,我学到了更多新词汇。听、读的结合使得英语在词汇、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相得益彰。就这样坚持了两个学期,听到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我知道我在进步,终于有一天,我听懂了整篇报道,并能复述出新闻的要点。“天呐,我听懂了BBC新闻!”我想对全世界呐喊,激动地要蹦起来。此后,在坚持听读实践中,英语一路前行,我心继续飞翔。

如果说“听、读”是一种语言输入,那“说和写”就是知识储备的输出。通过“听读”做足了功课,说和写就会轻松得多。练习说很简单。找室友英语聊天,在课堂上力争机会使用英语,到英语角与各行各业的学习者海侃,即使没有机会与外国友人对上话,在旁边听外国人的母语也养耳,再说身处那么激烈的学习热潮中,本身就是一种对自己的鞭策。再有就是跟自己对话,定一个话题,让自己天马行空自由发挥。目的在于“说”。对语音语调要求高一些的学习者,可以在听的过程中稍加注意模仿原声,长久坚持定能将英语修炼成“母语”般地道。总之,说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要行动起来,就像某个广告词所说“Open your mind; open your mouth.” 输出的另一方面是“写”。说实话,写作是练习得最少的,却是最需要技巧,也是最体现水准的。有了前面三方面的准备,写作就是将想法写出来而已。首先作者得想:要写什么;其次,这些想法大致用哪些词句去表达;最后修改用漂亮点句式润色。高考英语作文基本上有固定的写作模式,背下模式,将要点内容套放进去就成了考场作文。如此简单而已。但真正的写作水平的提高要靠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对话题的深入思考。平日学习里,可积累好词好句佳篇,供不时之需,还可缩写改写文章作为练笔。

“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决不是孤立的,它们永远是共进共退,息息相关。它们也不是高深理论,而是英语学成的标志----能听能说能读能写,既然这样,何不真真切切地听起来说起来读起来写起来?在这些坚持体验中去感受英语,成就英语,成就自己。愿天下所有对英语有意的“有心人”早日美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