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庞旭:“抱着走”——“扶着走”——“自己走”

作者:庞旭    |    发布日期:2012年06月23日
点击次数:

“抱着走”——“扶着走”——“自己走”

            ——谈英语自主学习的培养
 

庞 旭

 

“自主学习”——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经过几年的教学,有了一些所见所思,在我们高一新生初开始高中学习之际,还是斗胆拿这个话题出来重谈一下。任教高三英语时,我发现了几类学生:第一类学生学的很轻松,成绩很优秀;第二类学生埋头苦学,成绩也不错;第三类学生学得很苦,很吃力,但是成绩不好;第四类学生基本放弃英语。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低决定了他们学习的效率。今年的五月份,我在高一、高二共发了近两百份关于英语自主学习的调查问卷。通过对所得数据的分析,有了一些收获,现与各位同仁共飨。

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抱着走”——“扶着走”——“自己走”。所谓“抱着走”就是指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习环节都由老师安排;每个环节的内容由老师指定;每个环节的学习效果都由老师亲自来评价。对于我们高一新生,我们在起初阶段应先实行“抱着走”的策略,给他们一个高中学习的适应期。在我的调查数据中,从不预习的同学达到37%,偶尔预习的同学为55%;从不复习课文的同学达69%;主动完成课后练习的同学只占27%。从数据上看,不少同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需要老师指导与督促。在起初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即要把预习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知识点做好预习,课堂上老师释疑时要记好笔记。在练习及复习环节,老师应布置好任务,并定期检查完成情况。对于学生的早午读要进行监控指导。在“抱着走”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适应高中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我们老师对学生全程“抱着走”,那么就成了越俎代庖,把智力劳动变成了体力劳动。因此在一两个月后,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要求让学生摒弃被动学习的习惯,从老师“抱着走”到老师“扶着走”。在调查中发现:有31%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工具书;13%的同学经常阅读英文报刊或杂志;45%的同学可以利用网络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48%的同学会收看英文电视节目。从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缺少自学手段,需要老师的指导。这一阶段,教师应实行“扶着走”的策略,给学生一些学习自主性。比如:在学生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着教材师生共同确定预习的内容,指导学生查阅有关的资料或工具书,做好预习笔记;在课堂上,增加分组讨论环节,让学生能够发言阐述自己的收获。还要指导学生利用好报刊、杂志、网络等课外资源来进行自主学习。在“扶着走”阶段,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利用一切有利资源来学习,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

无论是“抱着走”还是“扶着走”都是由老师带路,学生只有跟着走。而“自己走”是自主学习的最终阶段。许多有经验的老师都说:“教是为了不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教会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最终让学生在够自我调整学习策略,逐步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在调查中发现:只有8%的同学能够建立错题本或摘抄本;55%的同学能够分析自己成绩下降的原因;32%的同学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30%的同学偶尔会用英语来写日记或博客;80%的同学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可以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一些同学学习上很用功,但是成绩总提高不快。其实,这类学生把自己当成了学习上的苦行僧,认为只要在学习上花很大功夫就可以提高成绩,却忽视了情感态度上的培养。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培养愉悦的学习态度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发掘语言中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力,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调查数据显示:喜欢英文电影及英文歌曲的同学分别达到了60%68%。这证明,多数学生对英语文化是能接受的,我们可以利用文化为纽带,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在“自己走”阶段,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

对于前文所提到的几类学生,我认为第一类是既有良好的学习情感态度也有良好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需要适时调整策略;第二类学生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但缺乏学习情感,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间接的,动力来源于对成绩的渴望;第三类学生有一定的毅力,对学习有较高的期待,但是缺乏自主学习策略;第四类学生缺乏学习情感,在方法上也不得要领。法国教育家埃德加·富尔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教会学生学习,应成为我们教师的共同目标。

以上观点皆泛泛而谈,纵使不能赋予此话题新意,但愿能借此抛砖引玉,不到之处,祈盼各位同仁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