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教学,即学语、习文,和感悟人生之道,应是三者合一。只要老师‘有心’,语文课就能把‘教书育人’两者完美结合起来:在督促学生背诵中华传统经典诗文、写出‘笔下生花’美文的同时,着力告诉他们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明是非……这才算完成了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曾经陶行知说过这样一句话:“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他特别强调了“人”这个字,让人深思。
的确,我们不能只是教“书”,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着、各有各的经历和特点的孩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时刻记住自己是在教不同的“人”,我们不是服务于“书”而是服务于“人”,我们要着眼于服务不同的学生,促进他们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尽最大努力使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语文学习状态,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高才有保证。为此可以在新课改形式下提倡以下的举措:
一、服务学生首先要激发其语文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喜欢语文,就要使他们认识到语文学习对自己终身学习、发展的巨大作用,并真正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亲近语文,从而自觉主动地学习它。这就要求语文课所学的内容是有用、有效、有趣的,当然也对教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教师在课内外语文学习活动中要能提供有效的服务,正确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认为,以下做法是有益并且有效的。
1.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俗话说“开好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孩于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要讲究“趣”,在趣味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讲究“情”,在深厚的情谊中领会人生的曼妙;讲究“理”,在对人生世界的思索中进入文章、文学的殿堂。长期有意识地这样做,课堂就会鲜活起来。常见的导入方法有:
温故而知新法。可选择在内容、写法、情趣上相近或大异其趣的已学过的课文导入,加深学生的印象。
音乐歌曲导入法。如上海延安中学万技伟老师执教的《结合语言环境辨析词句的意义》,这是高三一堂内容相对枯燥的复习课,但万老师恰当地使用了音乐导入,让不同时代的“两只蝴蝶”先后飞入课堂中,既有古典的美与深厚,又有流行的鲜活光彩,一开始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这里,音乐就像一道活水,让学生们在以训练为主的课堂上依然兴致盎然。
谜语导入法。如建平世纪中学黄井前老师上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的导入:“猜谜语是一项有趣的智力活动,现在我想让大家猜个字谜。”边说边在屏幕上点出了“为我一挥手——打一字谜”,同学们都饶有兴趣地猜着,经过积极思考和教师的适时点拔,终于猜出是个“捂”字,然后才开始赏析诗歌。这嵌在当中的一句诗化成的谜显然也让人记忆深刻了。
名言名句俗语谚语导入法。如教苏轼的《水调歌头》,用“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来引起同学们对出了三个大文豪的这一家人的仰慕之情。
此外,还有情感导入、哲理导入、故事导入、朗诵导入、悬念导入等等。只要对理解课文有益又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就不妨把它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一段充满哲理的话语,可能唤起积极的思考;一则小小的故事,可能打开年轻的心扉。一个个新鲜的导入,也会在唤醒同学们对语文的热情和兴趣中起到重要作用。
2.合理创设课堂情境
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总是要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而情境创设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和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实则也是为学生积极思考学习创造条件,提高学习的实效,让学生爱学。
首先,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点创设情境,以已有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新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心底的共鸣,深层次地影响学生的精神与个性。
比如特级教师余映潮在给初一的学生上《律诗二首》,在教他们怎么吟读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个片段:
老师吟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师:“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是相邀,要读慢一点,读得意味深长。好,再试读一次。(学生再次吟读《过故人庄》)”
师:这一次味道就读出来了,老师为你们喝彩。同学们带着这种体会,揣摩揣摩,自己吟读《游山西村》。
(学生自由吟读。老师请一女生吟读《游山西村》)
师:“夜叩门”三个字还要读得有意境一点。
(老师吟读:“从今若许闲来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师:要读出人家叩你家的门到你家来做客的快乐情感。
在这个片段中,余映潮老师就是运用同学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指导:邀请别人,应该真诚,要“意味深长”,到好朋友家做客,心中欢喜,就要读得轻松快乐,这样的教法浅显易懂,易于接受。
再如万技伟老师《结合语言环境辨析词句的意义》教学实例中,请同学们设计不同的情景,使“今天星期六”这句话具有不同的含义。生活情景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创作力,使学生感性地了解了“语境义”,较好的找到了学习内容和学生认知、经验的联系点,有效地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学生不曾有过的某些经历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创设接近实际的情境,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把学生的学习放到虚拟的但又能真切感受到的生活情境中。如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对山的陡峭缺乏直观感受,上海市建平世纪中学的潘力老师在上《老山界》这篇课文时,就把电视连续剧《长征》中红军过老山界时的画面插入到课件中,再现了当时的场景,为学生理解分析课文提供了方便。教师和学生应充分利用网络,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创设相关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深化语文学习。
3.关注课外
投入一点时间,关心同学其他课程学习中的语文问题(任何其他课程的学习活动都离不开语文,都是语文课的课外),看同学们爱看的书,听同学们乐听的歌,讨论他们喜欢的广告,和他们评说店家的招牌,和他们分享语文学习的乐趣。当他们发现唱歌是语文,广告是语文,动画片是语文,店家的招牌,特别是其他课的学习都是语文的时候,就会慢慢理解“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懂课内学习的语文知识技能这个一,应该在课外反三,这样的话,会引导学生慢慢地走近语文,使学生产生强大持久的语文学习的动力。
二、服务学生要创设优良的语文学习环境
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建立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优化学习效果。因为当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形成了平等和谐的关系时,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心理,从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性的建议,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才能真正有效果;学生才会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会自由深入地思考问题,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如何才能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呢?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位置换到朋友、帮助者、指导者——服务者的层面上,尊重学生,主动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它的感情基础就是“爱”。卢家楣在其《情感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把师生情感交流当做一门艺术来看待,认为一个教师必须学会施爱于“细微之处”“意料之外…‘批评之时”“学生之间”和“教学之余”。也就是在和学生交往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教师“施爱”之时。
2.优化课堂的语文学习环境
学生语文的“学得”主要是在语文课堂上完成的,语文教师要注重优化课堂的语文学习环境。教师的示范、指导:教师的言行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境因素。“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当做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爱因斯坦语),为了献出一份这样的礼物,教师本人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就相当重要了。教师要能营造良好的课堂语文学习环境,不仅要在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完成过程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还要注意自己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于漪老师每一堂课都精心准备,从不马虎,这才造就了她精粹的教学语言,当我们欣赏到她的课堂上学生们出色的发言时,有没有想到这是她一堂堂课“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的结果呢?于老师的示范不就是送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吗?
学生的活动、交流:
优化课堂的语文学习环境还要注意给予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要让课堂成为学堂而不是教堂。学习说到底是学生自己的事,课堂上没有充分的思考和吸收的时间,学生要把老师教的语文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知识是困难的。更要有足够的练习时间,才能学会语文技能。有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有足够的讨论时间,才能激发学生思考。通过交流自己语文学习中的收获、体会,不仅可以巩固个人的成就感,而且可以督促学生把个人的体会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有利于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强化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为了保证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建平世纪中学每个班级每周都有一节阅读课,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充实阅览室的书籍,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马口反复叮嘱语文老师不可将阅读课挪为他用。阅读课要求学生课上做好摘抄,课后写读后感,教师选出好的读后感张贴在阅览室进行交流。课堂学习环境的优化为养成学生深层次的阅读能力创造了条件。
3.建设优良的课外语文学习环境
众所周知,仅读一本语文教材是断然学不好语文的,所以还要重视建设优良的课外语文学习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广开渠道,提供资料保障。首先,用好《语文读本》(人教版)。人教社这一举措本身,就说明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以夯实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其次,可以组办班级“图书室”“期刊角”,发动学生每人拿出一二本书放到图书角互相交流;有条件地还可以要求学生至少每人订阅一份杂志或报纸,定期总结交流。延安中学的传统做法是:由各年级备课组统一开列一张书单,其中包括教师精选的若干份杂志或报纸的名称,让学生任选其一。每天要求做一篇摘抄并配以一两百字的点评,每周教师批阅后,优秀的摘抄、点评在班级交流。再次,应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的文化馆(站)、图书馆,使学生能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图书。最后,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大资料库就是网络。可以介绍一些有关语文学习的网站,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可以建立班级邮箱,好的语文学习资源师生可以共享。
加强指导,提供方法保障。优化语文学习环境,除了要提供资料保障,教师还要提供方法保障。首先,要指导读什么书。可采用开列书单、设定范围自由阅读后交流等方法。其次,要指导书怎么读。要教给学生常用的读书方法。比如精读方法有朗读涵泳法,疑问思辨法,比较阅读法等;略读方法有浏览默读法,提纲挈领法,搜寻猎读法,不求甚解法等;速读方法有无声视读法,一目十行法,循章归旨法等。第三,要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并写读后感。几种主要的读书笔记(如抄录式和索引式摘记,提纲以及心得笔记,读后感等)的方法及其细节,都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了解要领、练习纯熟,直至成为习惯。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用《辞海》《辞源》等工具书并学会使用图书馆和阅览室,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主持人插话]“怎么读书”正是语文课堂教学要解决的基本任务、基本内容之一,课堂教学举好“怎么读书”这个“一”,学生才能更好在课外去“反三”。文中提到的“方法”其实全部都是应该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逐步传授训练的阅读技能。不在课堂中进行系统的由低到高的一项项对学生终生起作用的阅读技能训练,而是把力量放在具体选文的解读上,课程标准(试验稿)和现行教材都没有具体安排各年级应掌握的阅读技能(写与口语交际技能也一样),这正是当今语文教学落后的主要表现。
组织活动,提供展示舞台。适时地组织学生展示语文学习的成果,是巩固学习成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好方法。通常的活动方式有举办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演讲比赛、辩论赛、作文竞赛以及各种读书竞赛活动等。建平世纪中学有一个广场周周演,语文组的诗歌朗诵、演讲等活动也曾在那里展开,学生们感到兴趣盎然。2005年12月27日学校在东方艺术中心举行的第二后艺术节的闭幕式上,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创作并由预备班学生朗诵的《爱心》一诗,成为其中的一大亮点,《中学生报》对此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语文组还组织学生编小报,每学期两到三期,定主题并要求其中要有一篇个人的作品,当精美的获奖叫、报在学校展示出来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都饶有兴趣地欣赏观摩。延安中学每学期结合学工、学农开展语文活动周活动,有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作文竞赛、书法比赛、课本剧表演等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活动提供了展示学生语文能力的舞台,学生们各展所长、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极大地焕发了学习语文的热情。
三、服务学生要组织管理调控好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要高效就离不开语文教师的组织、管理和调控,不管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日常学习活动中。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管纪律,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调控。当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一般会出现两种心理状态:一是对某一问题进行了积极思考,对问题的解决有了很多零星的、杂乱的、模糊的想法。这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充分地联系生活思考事物间的关系,或让他们展开讨论,在必要时提供相关的辅助材料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促使学生的认识明晰系统起来。二是学生在启发、讨论后对某一问题已有自己的想法,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准确表达的状态。这时教师应认真、专注地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点拨调控,找到突破口来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理解或思考的过程方法,进入柳暗花明的境界,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成功带来的喜悦。
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在教学活动中出现重大的失误,或者完全偏离主题或文本,教师要及时调控,耐心引导纠正,帮助他们找到失误所在,使他们走入正题,回归文本。
2.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只把方法教给学生还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落实。有些学生可能一学期也不做一则读书笔记,有些可能根本就没有读教师建议读的书,所以,组织管理调控学生的全部学习活动是让学习落到实处必不可少的一步。教师个人力量有限,可以发动学生参与组织管理互相督促,这既可锻炼学生的能力,又能更好地让工作落到实处。
建平实验学校语文组在组织管理调控学生这方面有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他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力量,把班级的语文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比如,他们的班级有各种各样的语文课代表,负责各项事宜。如“背诵默写课代表”“课前领读课代表”“诗词雅韵课代表”“故事接龙课代表”“歌词赏析课代表”“想说就说课代表”“古文拓展课代表”“书香四季课代表”“作业督查课代表”等等,甚至还有“教师监督课代表”——这一职位是学生发现老师上课也会犯错误的时候主动提出要做的,每个课代表各司其职,利用早读、课前三分钟、语文活动课等时间见缝插针地展示他们的活动,学生遇到问题会积极地寻求帮助,语文老师在活动中参与调控,积板引导,使活动顺利有效地展开。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组织、调控真正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语言和文学的魅力。
四、服务学生还须及时评价与反馈,保证活动顺利有效
一般来说,教师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中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很在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尤其是老师心目中的地位,而表插是囊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经常受到老师激励性评价的学生会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学习心理愉快,学习积极、主动,效果也明显好。激励性评价不仅对受到激励的学生有鼓励作用,还会为其他的学生树立榜样,指出努力方向。所以,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肯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切参与活动,肯定和赞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探索、创新,即使是那些学习成绩不佳的同学,老师也要激励其努力,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长处和进步,不轻易地批评,更不能讽刺挖苦,要给学生成功的机会。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评价反馈要及时,要“趁热打铁”。反馈得越及时,印象就越深刻,效果就越好。我们注意到语文老师的桌前常常是堆着小山一样的作业,尤其是作文,是让老师头痛、学生心烦的“老大难”,有些老师曾开玩笑说“作文就像那水中的葫芦,总是刚摁下去,马上就浮起来了”,这也说明了不少人习惯在临讲评前再来改作文,可这时学生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没什么兴趣了。《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一期上翟暾老师的文章《“简快”作文教学的全方位独创》中介绍的方法值得借鉴,翟老师就是运用快速评价与反馈的方法让不同层面的同学有实实在在的提高和收获。及时反馈是使学生保持浓厚学习兴趣的基本保障。
评价反馈是具体的。要告诉学生,他们对问题的看法为什么是正确的或者为什么是错误的。要考虑学生本身的起点,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心理角度出发,肯定学生的进步,对学生做出正确客观具体的评价。不能蓖而统之地就是“好”,不能流于形式。
评价反馈有多种方式。从课堂问答、平时练习到课外的阅读,从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都应适时地给予评价,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如前面万技伟老师的教学实例中,学生在做反馈练习3的时候,能根据“由近及远,查找释句”的方法,很快回答出问题,万老师就肯定了她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这让学生能客观地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及时地进行调整。要学会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方式,分别给予书面的或口头的评价反馈,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展开有效的语文学习。
总之,评价反馈要真诚、中肯,要适时、恰如其分。教师对学生的一切评价反馈都应该建立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之上。
最后说到底,语文教师最有效最核心的专业服务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言语活动技能的训练,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其目的都在于让学生们能够运用相应的技能自如地驾驭汉语言文字。这应专题展开,本文只能先作个交代。如果能从以上几方面精心地为学生提供服务,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优化课堂及课外的学习环境,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一定能使我们的学生懂语文、爱语文,在语文学习中塑造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参考书目:
1、《给教师的建议》文摘 苏霍姆林斯基
2、《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