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蒙芳:生物“教改课”总结

作者:蒙芳    |    发布日期:2012年10月17日
点击次数:

  我校生物组陈耿老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外出南京市金陵中学蹲点学习一个月,并在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的正确指导下,为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效益,加强教研组内各教师的学习交流,于2012年11月29日星期四高一15班上了“教改”汇报课---《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模块:在每个模块的授课过程中可以看出陈耿老师已接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新课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及注重与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同时又不丢掉传统,抓好落实基础知识点,投入了教师极大的热情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其上课过程有如下特色:

  (一)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难度着眼于全体学生以及提问涉及到了大部分学生,做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比如复习旧知识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考察了有氧呼吸的场所以及氧气从叶绿体进入相邻细胞线粒体所经过的膜层数和磷脂双分子层数,问题难度逐渐深入,照顾到了各层次的学生。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对话文化”。在这种“对话文化”里,教师与学生不是传统教育中的那种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交往关系,是一种“我”与“你”的平等关系。而且教师教态从容自然,得体大方,亲和力强,使得学生在这种平等关系以及和谐的氛围中,更加乐学,更加善学。

  (二)体现了“注重与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比如在本节课当中,在讲完讲清楚生物膜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之后,引入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点:如制药工艺,海水净化,透析人工肾等等,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能够感受到生物就在身边,是有用的,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让学生爱上学生物,需要老师的投入与专研,更是老师能力的体现。

  (三)整节课设计非常完美:体现在1.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详略得当。结构分为三个模块:复习,新课,练习。习题做到精选,精练,精评。教师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结合学生实际,去粗取精,增删修改,取我所需,为我所用,增强了复习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有效性。新课做到“精讲”,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精讲,二是针对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与学生困惑易错的地方详讲,其他知识略讲。整节课中教师没有一句废话,每一个问题都是难点与重点概括,通过精心设置问题引导,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解决了难点,突破了重点,可以看出教师做了非常充分的备课。2.板书有条理,重点突出,体现知识的层次性:对于刚刚踏入高一的学生而言,对知识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缺乏自主总结概括重点知识的能力,教师将重点知识板书于黑板,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掌握本节的重点知识,否则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不知道该记什么,不知道学到了什么。陈耿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同时,并没有丢掉传统,在板书上做得非常好,达到了教学上的效果。

  但教学过程当中也引发大家探讨一些问题,比如新课改所倡导的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本节课中还没有更多的体现出来,若能够在教学中设置有关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的实验探究题,通过学生参与并考思考实验探究题来完成这个内容,可能效果会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