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教学探索——五个化教学
宝威体育(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历史组 李月娟
【关键词】:教学探索——五个化教学
【摘要】:生活化让历史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想象化增加了历史的想象空间;体验化让学生亲身参与历史教学;情趣化让历史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享受欢乐;角色化让历史课堂教学重温历史精彩瞬间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主要参与者,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生动、复杂的教学过程囿于固定的、狭窄的认知框框中,把传授知识和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以适应、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本人用“五个化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生活化
历史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充满着“活力”的人的世界。但传统的历史教学过多地强调知识的传授与考试目标的实现,将教学与生活完全隔离,脱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能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展现。教师通常根据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将“过去的史实”硬生生地塞给学生。学生为了应试,记住了很多历史概念、原因、影响等知识,而后却浑然不知何为历史?为何要学历史?学了历史有何用?这使学生们日益感到历史课就像是“古董”课,使学生感觉是脱离实际生活的需要,离自己很远。针对这一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新课程强调:“教育既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也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学生的生活;教育必须高于生活,教育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为此,我认为,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主角,应当尽可能地进行“再次创新”,将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历史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
例如,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可结合历史教材相关内容设计一些来源于生活、社会的案例,如:学习了鸦片战争的“禁烟运动”时,我提出“鸦片战争的“禁烟运动”和当前中国的“禁毒大战”的看法, 要求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谈体会。有一位灵山县的学生讲述了其听家里人说的关于“吸白粉死后被粉仔挖坟剥皮要骨头打粉吸”的传闻,听了这位学生说的传闻后,全班同学吓得起了鸡皮疙瘩,纷纷用手摸自己的手臂,好像担心自己也被剥骨头一样。然后引导学生明白烟、毒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古今相同,禁烟、禁毒的根本目标一致:保护国民身心健康,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使学生体会到“种毒必究、吸毒必戒、贩毒必惩”的必要性,告诫学生“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这使学生的历史学习内容接近生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世界,让学生感觉历史离自己很近,学习历史是生活的一部分。
二、想象化
传统的历史教学只是堆砌许多抽象的概念、名词、数字,这使学生感到历史很枯燥乏味,新课标则强调历史教会要教会学生去想、敢去想将来如何如何?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现状和并不遥远的未来都极为重要的认识,能解决现实和未来的问题的教育。比如:我在教学《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时,把我在《历史学家茶座》上看到关于“日本高中历史教师出的历史考题”信息告诉学生:甲午中日战争中中方战败,为此中方赔款几何,割地几许?而日本考题是怎样的呢?他们的教师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的一道题:日本和中国一百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做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和中国开火,你认为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方面?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我把这个信息告诉同学们后,学生们兴趣大发,马上好奇地问我日本学生是怎么答的?接着聚精会神的听我介绍日本学生的答案。我说:“有个高中生是这样分析的: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我们的油轮就统统走右边。这样,就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我们的石油从波斯湾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上中国南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海,这是石油生命线,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货轮一定要从那里经过,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到日本出兵,马上就会上场,那就打!按照判断,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我们要做对华抗战的准备。其他学生的判断,也都是中国跟日本的摩擦,会从东海开始,从台湾海峡开始,时间判断是2015年至2020年之间。”我说完后,整个班群情激昂,愤愤不平,76个同学都成为愤青了,都向老师表决心:他们一定会参战,一定要打败小日本。结果整节课以教师非常满意、学生意犹未尽中结束,课后学生强烈要求我以后多讲这种信息。这种想象化教学既培养了历史兴趣,又增加了历史的想象空间。
三、体验化
人有与生俱来的探究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而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过多地强调记忆,结果忽略了学生的心理体验与情感需求。由于缺乏体验的环节,学生的学习被简单地变化为机械传输的过程,求知的经历变成了一种单纯的灌装知识的活动。而新课程首次将体验摆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并反复提到了“体验”这个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过程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体验历史的学习环境。
本人的体验化教学——鼓励学生登上讲台尝试上课和表演。通过学生登上讲台的尝试,对教与学都有很大的促进。首先,参与活动的学生对于所讲内容的把握是超过其他方式的,凡是讲过课的学生几乎都有这种感觉。其次,学生的创新能力、历史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学生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发挥自己的所长,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教材理解。第三,创造了活泼的教学氛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站在讲台上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使得整个课堂焕然一新,调动了学生的新鲜感,台上的学生使尽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才艺,台下的学生听课认真,有讲错的内容,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课堂气氛更加民主和平等,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第四,教学相长,学生登上讲台,对教师的备课教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从学生的讲课中,会很快发现问题,如知识的缺陷、思考问题角度的偏颇、学生的认知程度的差距等等。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去感受课堂的气氛和效果,以利于调整授课方式,甚至在处理教材的思路上会深受启发。
至于登台表演,就是让学生自己模拟过去历史的片断,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比如我在教学“唐朝的开国和盛世”时,使用的就是表演教学法。我让历史科代表当唐太宗,其他学生当唐太宗时的大臣(提前几天布置),以下是学生表演上朝的情景:
皇上:“众爱卿,平身。有本上奏,无本退朝”。
房玄龄:“皇上,臣以为,要巩固唐朝统治,必须重用人才,俗话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隋炀帝就是因为滥杀人才而灭亡”。
皇上:“房爱卿说得极是,朕定当‘广开耳目,求访贤哲’”。
杜如晦:“启禀皇上,卑臣以为,要巩固大唐江山,必需把隋朝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发扬光大,才能得到天下人才为大唐献计献策。”
皇上:“朕也有此意,朕还要增加考试科目,并且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魏征:“启奏皇上,微臣觉得,隋朝之所以短命,原因之一是重徭重役重刑,造成民不聊生,社会经济凋敝,建议皇上‘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皇上:“隋朝灭亡,朕深有感触,以后不准修建庭台楼榭,禁止地方官员进贡珍奇宝货,违者罢官;要减免租税、多修水利,凡地方农业大发展,朕要大大奖赏”。
房玄龄:“起秉皇上,小臣认为,为了防止中央各部门工作拖拉扯皮推诿,应学习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提高工作效率,并要具体分工”。
皇上:“此主意甚好,那就这样分工: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和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李靖:“禀告皇上,东突厥经常南下骚扰边疆,应出兵教训之,以安边疆,江山方能永固”。
皇上:“很好,李爱卿,你负责此事,但不可侮辱其民族,东突厥乃我大唐子民”。
大臣:“皇上,吐蕃多次向大唐求婚,皇上是否同意?”
皇上:“如果吐蕃使者能回答我的三个问题,我就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
学生们为了表演,提前预习课本知识、课堂上体验角色、进入角色,生动形象理解掌握了知识,热烈的情绪充盈整个课堂。
四、情趣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地强调能否完成教学任务,把学生当作装载知识的“容器”,缺乏教学情趣,结果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晕头转向,笔记一大堆,却一知半解。新课程标准则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历史照片、历史图片、场景、资料等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各种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并引发其深入思考。课堂教学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就要实现由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化,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课堂教学过程充满情趣,真正成为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能力、享受欢乐的乐园。
为体现课堂教学的情趣化,可以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言和耐人寻味的对联吸引学生,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进行直观性教学;组织学生观看《鸦片战争》《林则徐》《甲午风云》等历史题材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并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影片的背景,讲述历史故事,写历史小论文等等。在参与种种活动的过程中,师生来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并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快乐与满足。比如我在教学《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在学习其称帝活动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一副对联:横批为“普天同庆”,上联为“当庆当庆当当庆”,下联为“情狂情狂情情狂”,然后叫家在农村的同学模拟农村做丧事活动时的锣鼓锵的声音,接着我也形象地模拟了一次,然后我问:“这谐音是不是很形象啊?”“太形象了”“这对联是诅咒袁世凯快点死的意思,说明其复辟帝制是不得民心的,他很快在众叛亲离中死去。”学生纷纷说过瘾。课后学生跟我说“老师,你看过很多书,你的知识面很广,上你的历史课是一种享受。”
五、角色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全面提高人文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最高境界。那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呢?重置情景、角色扮演,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一方法就是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让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情景中去感受、体验和表现。
我在教学《法国大革命》时,就尝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掌握本节知识。我在黑板上写出“如果你是1789——1814年法国的一位农民、贵族地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军人,请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做......通过言词表达出来。”我要求每个组扮演一个角色,准备10分钟,可以商量讨论,学生参与积极,特别是扮演知识分子和军人角色的两个组,绘声绘色再现了历史,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 又如,讲《五四运动》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以1919年5月3日,学生代表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召开会议为场景,设计一篇发言稿。上课时,我让三位学生上台演讲,台上言词激烈,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台下心灵的撞击,情感的震撼,引发出阵阵掌声。情景的重置、角色的扮演,学生必然要经过想象历史、重温历史、体验历史、领悟历史过程,在这一思维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产生情感倾向和价值观的取舍。
我的历史课堂,力求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生活化、想象化、体验化、情趣化、角色化等教学互动,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锤炼,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走向发展、走向成功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