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用传统文化为中小学美育奠基,包括很多方面。本文仅从文学方面;
书法方面;绘画方面;音乐舞蹈、雕塑方面简要说明,抛砖引玉,
希望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关键词:用传统文化 为美育奠基
通讯地址:广西钦州市扬帆大道宝威体育(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777—2368010 邮编:535000
我国的教育方针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对教育的要求更高,那就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颁布的《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强调创新教育的重要,强调“全面发展”的重要。但是,对于美育,一段时间以来被弱化,甚至被忽视了。
当前,教育领域存在不少问题,诸如教育的公平问题,教育的创新问题,教育与产、学、研问题等等,但不能立即解决。而当你走进中小学校园,学生中粗言烂语、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摘花果、损坏公物、乱扔垃圾等随时可见。于是,德育、美育的重要,让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刻不容缓。本文试用传统文化为中小学美育奠基的思路谈些体会,希望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用唐诗、宋词、元曲等的意境美,语言美感染学生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从《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不仅构思巧妙,清词丽句也俯拾皆是。其中,唐诗、宋词、元曲的语言美、意境美、格律美更是出了名的。因此,平时讲课,与学生聊天,不妨引用一些。加上语文课中学生接触到不少佳作,若长期生活在一种“诗”的语言环境中,生活在“词”和“曲”的意境中,学生会深受感染,并减少和杜绝粗言烂语。
当念到唐诗:“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此般意境美、语言美、美不胜收,令人陶醉。又当念到宋词:豪放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古战场景色,还有婉约派柳永、李清照的词作,会把人带进种种“人文美景”之中,令人流连忘返。
再如,元曲(元杂剧和散曲),它通俗易懂,接近口语,经常介绍一些给学生阅读,会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崖”。另如刘秉忠《干荷叶》:“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会令人叹为观止,玩味无穷。
二、用书法的结构美、形神美熏陶学生
我国的书法,起源于文字图画。其演变大致是: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隶书、八分书、章草、楷书、行书、草书和其他书体(如刻符、虫书、殳书、科斗书、鸟书等)。汉字因为是表意文字,保留了较多的“六书”——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的印记。因此,一点一撇一捺,都包含结构美、形神美。像楷书,它书它的基本原则是:①笔画要平行(如“春”字的上面三画,要平行才好看)②结构要稳重(如“昌”、“国”等下下结构的字,下面要写得比上面大些)③三点旁要写成孤状(如“江”、“河”等字)④四点脚要两边反点,中间小点(如“黑”字)⑤一个字不能出现两捺,可把其中一捺写成反点(如“条”、“途”字)。
如果学生平时注意这些书写的原则,并形成良好的习惯,不仅字写得漂亮一些,且会鉴赏书法了,对书法要求的结构美,形神美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自觉运用到日常书写中去,“美”也就逐渐内化其中了。当然,学生适当临摩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即学习欧体、颜体、柳体书法;或临摩王羲之、苏轼、赵孟頫的行书;怀素、张旭、王羲之、王献之的草书。书法水平,审美水平会不断提高。因为,从书法的结构美、形神美中受到了熏陶。
三、用绘画的自然美、构图美、色彩美勉励学生
大自然的美千差万别,能否把其中的一部分“定格”下来,得看我们的艺术水准,绘画水平。从春秋战国的《妇女凤鸟图》、《御龙图》;秦汉的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到魏晋南北朝的宗教画——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到隋唐的人物、山水、花鸟画——如《游春图》、《步辇图》;再到宋元的风俗画——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及晚清的文人画——如王冕的《墨梅图》、郑板桥的《墨兰图》,集文学、书画为一体,把自然的美,构图的美,色彩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勉励学生,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热爱艺术的兴趣和情操,有必要推荐一些画作,特别是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给学生鉴赏。努力做到“用优秀的作品教育人,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用艺术的氛围浸润人”。
四、用音乐美、舞蹈美、雕塑美塑造学生
音乐、舞蹈、雕塑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其作用早被人们发现并重视。因为,奴隶社会行将崩溃,曾被孔子惊呼为“礼崩乐坏”。可见,“礼乐制度”等同于社会文化制度。再就是有句成语叫“靡靡之音”——即柔弱、颓废、萎靡不振的音乐可能使人不思进取,而“天籁之音”可以使人心旷神怡。致于舞蹈,使人“手舞足蹈”,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练习艺术、创造艺术。所以自古以来,人们把音乐舞蹈当作生活的需要,精神的享受。还有雕塑,会调动人的思维和想象,手脑并用,形之于心,塑而成型,存之于世。有的作品——如秦朝的兵马俑,唐“飞天”从原来的壁画走向现代人的“大唐雕塑展览”,成就了不朽的艺术,具有振撼人心的无比的力量。
鉴于音乐、舞蹈、雕塑具有“塑造人”的作用,鉴于近年片面追求升学率,为了高考,中小学中不少地方弱化甚至异化了音乐、舞蹈、雕塑的课程开设和学习,这是近视的、功利性的因而是错误的做法,要逐步纠正过来。还中小学生快乐、幸福,天真、活泼的本来面目,就要让中小学生能歌善舞,这不仅是教育、美育的需要,也是民族振兴,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
应该及时地,经常地向中小学生介绍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使他们从埃及的金字塔、阿布辛拜勒神庙;古希腊雅典卫城,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以及众多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以便中小学生更健康茁壮成长。
综上所述,可见,用传统文化是可以为中小学美育奠定基础的,要使中小学生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才能树立“真善美”,克服“假恶丑”。只有中小学生懂得了什么是“美”的意境,“美”的语言,才能逐渐远离粗言烂语,低级趣味。只有中小学生懂得了书法、绘画中的结构美、形神美、自然美、色彩美,才能逐渐珍惜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字一画。只有中小学生真正理解音乐美、舞蹈美、雕塑美,他们才能热爱它、创造它。当中小学生的心灵美了,爱美的素养提高了,他们的品行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美的追求,美的行为,甚至美的壮举。我们希望的那种社会和谐美才能最终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