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冒腾飞: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广西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工作培训班学习后记

作者:冒腾飞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08日
点击次数:

暖春未央,我们一路向北穿越明媚春光,从北部湾,到玉壶柳江,再到梦幻漓江。都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此行,正是为了学习。

罗素说:“三股简单而非凡强烈的激情一直控制着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人类苦难痛彻心扉的怜悯。”这一人生终极命题,反复考量着人们内心基本的良知。

桂林教育局的同仁说:能让学生绝望的眼睛重新绽放希望的火光,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欢欣鼓舞。没错,这确是一件令人丰富和自我净化的工作。一路走来,有两个镜头在我们面前反复切换:一个是残屋败瓦下骨瘦如柴的身影,特别是那双失去神彩的眼睛,让人揪心;另一个同样是在残破屋檐下,但是那个瘦削身影笔直挺立,尤其是那熠熠生辉的眼睛,给人以信心和希望。而这就是我们全部努力的全部意义。

“决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当这句振聋发聩的宣言喊出的时候,可以想象自己肩头的责任沉重几何。凡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资助工作千丝万缕,虽然各项工作都有严格的程序,但程序之外的状况也时有发生。

首先是如何让各项资助帮助到真正需要的学生。学校规模大,农村学生多,贫困学生就相应增多,但在各项资助总量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选择出其中的最贫困者优先资助。如此一来,资助评定审核工作就必定繁杂异常。我们遇到的一个简单事例:两位同学同样为单亲家庭,父亲去世,母亲生病,如此看来两位都是需要资助的对象。但是当我们进一步了解之后发现,其中一位同学父亲病故,生前治病花光家里积蓄,还欠下很多债务;而另一位同学父亲因交通事故去世,获得部分赔偿,且在去世前家境较为宽裕。后者这样的家庭当然也应该被关心,但经济方面的资助,却应该给更需要的学生。

其次是引导学生把接受资助作为自己前进的正面动力,而不是压力。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心理非常敏感,而家境贫寒或者家庭突遭变故的学生心理更加敏感甚至脆弱。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苦难有时候能够磨练孩子的意志,但也有可能摧残孩子的心智。自闭、内向、不善沟通、不自信、自我要求过高等等,贫困学生通常会有这样的性格特征。这样的学生接受了资助,容易背负上沉重的包袱,如果不注意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开解,那会把学生引向另一个深渊。

再次是关于感恩教育。当外来的关怀和资助成为习惯时,部分学生可能变得麻木。一般来说,政府、社会、学校在关怀和资助贫困生时都是不求回报的,为了减轻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在施助时也采取一种“无声”的形式,但是却忽略了要求学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对于社会各界的各项资助他们也应该有最基本的了解,例如政府排除万难为他们实施各项补助;老师们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办理贷款和各项补助手续;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他们在享受拥有的同时懂得回报,在看到自身努力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付出,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

肩有重责,不免让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总担心自己会否考虑不周,会否些许疏忽,因为一丝一毫的疏忽都可能影响到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正因为学生资助工作如此重要又如此繁杂,柳州二中安排了专门的资助工作人员,而不由在职教师担任。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柳州二中的同仁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