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浅论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学生能力的培养-

作者:庞子权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2日
点击次数:

浅论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庞子权

【摘 要】 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与活动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巧设疑问,激发兴趣;通过先预习,再讨论,深入思考,加强实验操作;通过研究学习方法,并对学习过程、思维方法、思维品质进行评价和整理。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关键词】 化学教学;探究式教学;能力培养;理论探究  

 

在传统教学中,一贯是“师传生受”、“满堂灌”,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一节课完全由老师滔滔不绝地从头讲到尾,讲得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余地,也没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本来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人,却被动地成了被“填”的“鸭子”,由此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和从众心理,严重地制约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尝试探究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探究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习化学方面的表现来看,化学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在化学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颜色的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爆鸣、燃烧等)是引起学生兴趣的主要因素。这些生动的、新奇的、鲜明的化学现象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积极主动地去获得感性认识的意向。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获得成功会使他们对实验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调动了

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应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感知器官,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真正主动地“跳一跳”“摘到桃”,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教学观,更加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探究能力,促使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学中要善于问,更要会问,更要指导学生多问善问。要问得恰当,问在知识关键处;问还应掌握坡度,问在难易适中处:问更应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造成学生感到时时有问题可想,促使联想,对比思考,设想种种解决方案,从而使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学生的大脑中展开,学生形成开放式探索性思维,激发探究能力。除巧设疑问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并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以激其情,奋其志,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及探究能力都能不断提高。

 

 二、优化化学教学过程,挖掘学生化学学习的潜力

  挖掘学生化学学习潜力是实践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因此,化学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又要重视教师化学教学过程的优化,因为一个优化的教学过程将是学生化学思维的助推器。就化学教学而言,我们知道大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情有独钟,教师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必定会迎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应该说,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手段,也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我们就要探寻使用这样方法的最佳选择,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可以说实验设计是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过程的有效方法运用。例如,在教学酸的通性时提出问题:向盐酸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是溶液中哪种粒子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呢?学生合作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利用提供的实验药品、仪器进行验证。在深入思考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除了真正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诚然,实验设计是一种要求较高的实验活动,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过程,提出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实验操作,对实验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在此几个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对过程的指导,也要重视对结果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设计方案不管成功与否,我们教师都要作出评价,对成功者给予表扬鼓励,肯定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和独创性;对未设计成功者,也要肯定他们设计的积极性。

 

三、巩固总结,使学生真正具有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即本节知识的生长点,但这些知识又不属于本节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不冲淡本节课的主题,使知识紧凑,可指导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分析,以成为本节课的延续和深化。这样做学生会逐渐养成不断探究化学奥秘的习惯。例如,在实验试制CO2的教学中可举出多种能获得CO2 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得出实验室制CO2 的最佳原料为大理石和稀盐酸,从而使过程成为学生科学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方面。化学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深入钻研教材中的科学内容和科学思想,不仅可以很好地把学科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素养。

同时,化学学习中会有许多有争议或有难度的问题出现,这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解答,应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答。讨论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层层深人地分析问题,疏导思维障碍;纠正思维偏差等。讨论,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很好手段,由于我们上课前不强调预习,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讨论时,不会造成思维定势,学生的思维不会受课本的限制,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办法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调动其探究积极性。另外,指导学生整理、小结,归纳各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分析知识点与考点的关系,研究学习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方法、思维品质进行评价和整理,从而使知识达到高层的迁移。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总之,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与活动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实验以及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学会科学探究,在探索的锻炼中,逐步形成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理解立足于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的化学学习从单纯的接受模式或练习模式中解脱出来,从脱离实际背景和重复演练中彻底解脱出来,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有利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化学教学与学业评价.李佳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

[3]王小明.化学教学实践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