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用心灵赢得心灵

作者:卢红青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1日
点击次数:

用心灵赢得心灵

                  ——浅谈对问题学生的转化

 

                      宝威体育(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卢红青

 

【摘  要】可以说,转化问题学生是班级管理的重头戏。问题学生在中小学中普遍存在,而他们的学习困难、纪律性差等问题是我们老师、家长和社会同关心的热点问题。针对学习困难学生及不良心理特征进行教育转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建立好师生关系、因材施教、帮学生树立自信、查漏补缺等办法帮助问题学生回到正常轨道,体现出心灵之间的沟通与对话。

【关键词】

心灵  问题学生   班主任  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总会碰到一部分“问题学生”。他们要么学习差,要么行为差,要么态度差,如此总总,总是让教师头痛不已。但是问题学生也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也需要我们老师的教育和呵护。记得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所以教师转化一个问题学生,实际上是证明自己教育成功的最好例子,也是给同样头疼的父母雪中送炭。那么,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尽善尽美地转化问题学生呢?

一、建立好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一个取得了学生信任和爱戴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即使是严厉的批评,学生也能感觉到言词之间的关心、爱护之意,因而能心悦诚服。如果师生感情相悖,关系对立,那么同样的教育影响,学生给予的反应往往是不理踩,不服气,不配合。所以不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大忌。

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既要了解学生外在的优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和忧愁。对学生的了解就是对学生的关注,落后生也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关注。对学生全面了解才能找到打开他们心灵的钥匙,才能“长其善,救其失”。班主任要努力使自己成为落后生的知心朋友,消除师生之间的鸿沟。落后生大多受够了不同程度的冷落和歧视,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闭锁性,常常以玩世不恭的外表掩盖内心纷乱如麻的矛盾。班主任应以宽阔的胸怀、诚恳的态度,不以教育者自居,主动去与落后生交朋友,从生活小事做起,关心他们的想法和健康,解除他们的烦恼,取得他们的信任,这样才有可能启开他们的心扉,倾听到他们的心声。

其次要尊重和信任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可以使学生有尊严感,能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美好前途的向往。班主任必须理智地对待问题学生的缺点错误,要善于克制和宽容。宋代理学家朱熹讲过:“学校之政,不患法制之不立,而患理义之不足以悦其心。”教育问题学生,适当的批评、处罚都是必要的,但学生一出事就搬校规、班规未必是好办法。如果我们能敏锐地捕捉落后生大大小小的闪光点,在批评落后生的缺点错误时,从表扬他的优良品行切入,采取迂回战术,这样做比直截了当的批评效果好得多。对问题学生来说, “积极的鼓励胜过消极的制裁,积极的暗示胜过消极的命令”,这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经验之谈。我们不妨拿起表扬这个“法宝”,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人情味。

二、平等对待,因材施教

问题学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控起,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总结起来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家庭原因

孩子的发展取决于父母的发展,对于孩子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态度,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往往具有相当大的模仿和暗示性,父母的爱好、思想、学业、成就等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很难想象,整天沉湎于牌桌,赌台上的父母会教出好学上进的儿女来吗?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忽了管教和关心孩子,这是形成问题学生的重要原因。许多家长忙于生计,出外打工,做生意,孩子则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而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缺乏严格管理有的与父母住在一起,也缺少沟通,家长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以为只要有钱给他们就行了,有些家庭父母离异,对孩子关心少之又少。

2、学校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出现,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学校管理不当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我认为,后进生群体形成的时间大多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遭受挫折后,教师的冷言冷语诸多责骂,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3、社会原因

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孩子价值观,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思想滋生,读书无用论的抬头,拜金主义等等都严重腐蚀着孩子们的心灵,另外,消费文化与负面影响对青少年影响更大,影视、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给一些青少年的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环境,使得他们沉迷其中,荒废学业。

班主任只有充分了解了问题学生的成因,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家访争取家长支持,并协同家长解决好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在家长、老师、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

三、创造机会,树立自信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可见,自信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例如,我班有位女同学,她学习基础差,做题动作缓慢,因此,她感到非常自卑,她在周记中写到:“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对此,我没有歧视她,而是经常利用下课时间与她谈谈话,并及时询问她的生活、学习情况。课上,经常鼓励他回答问题,尽管,她答得并不怎样,我还是带领全班同学给予她热烈的掌声。现在,她自信多了,经常站起来回答问题。由此可见,在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中,表扬和激励的作用极为重要。教师只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表现出欣赏的态度,积极肯定评价他们,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信,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是一个“我能行”的人。从而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四、查漏补漏,不离不弃

个别学生成绩不好我们老师在辅导他们时,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轻言某个学生“朽木难雕”“无药可救”这些话语。因为只要我们老师持之以恒,水滴也会石穿。记得曾教过这么一个学生,平时贪玩,捣蛋,爱撒谎,好捉弄女生,毛病很多,教过的老师没有一个不摇头诉苦的,家长却非常宠爱。我没有放弃他,一整个学期,差不多一星期就与家长联系一次。一开始,家长很排斥,不愿意与我谈话,以为我告状。可我每次与家长接触都要夸一夸他们的孩子最近哪里又进步了,从来都没有直接批评告状过。说得家长喜笑颜开,并很虚心地听我给他们提的一点小建议,说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一来二往,家长开始相信我,并主动配合我共同教育孩子,因为孩子生活习惯变好了很多,对父母也开始有礼貌了。

总之,问题学生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常言道:“教无定法,但要得法。”让我们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学会关爱,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