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渴望沟通成学生最迫切需求 莫让代沟成流行病

作者:admin    |    发布日期:2012年09月26日
点击次数:

  “沟通是一张张窄窄的邮票,我在南边,伙伴在北边”;“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汇,是善意的启迪,是彼此的尊重,更是一种永恒的和谐之美”;“如果说,生活是一杯杯飘香的咖啡,那沟通便是植脂末,调和出沁人心脾”……日前,全市70万中学生参加,由市教研室、《中文自修》杂志、《上海中学生报》和本刊一起主办的“白兰氏杯”第18届上海中学生作文竞赛初赛落下帷幕,上面这些话语便出自本次竞赛70万份作文。在对这些包含真情实意的作文进行阅卷的过程中,评委们发现,缺乏亲情、朋友等方面的沟通已成为学生的“流行病”,渴望沟通,呼唤沟通也成为他们最迫切的需求。
  【背景】作文题材多为身边事
  去年年底初赛开始后,各校老师、教研员共向组委会选送了2万份作文,组委会评委又在这2万份中挑选出了656份优秀作文。这些作文一共可以分成9个大类,按照数量依次包括:关于亲情的122篇(19%),关于沟通这个行为本身的意义的101篇(15%),关于社会的92篇(14%),关于文学艺术的91篇(14%),其他85篇(13%),关于自然的79篇(1%),关于友情的36篇(5%),关于学校生活的26篇(4%),关于历史的24篇(4%)。这些都是大的分类,在每个分类中还包括了不同的情况。可以说,这些作文还是非常能体现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能反映出他们眼中的沟通,以及他们身上存在的,或他们认为社会上存在的沟通的问题。

  两成中学生期待亲情沟通
  曾几何时,爸爸是我的偶像。似乎,每个人小时候都这么想。
  在每个人的印象中,偶像就是英雄,偶像是无瑕的,是神。
  在神话中的孩子们和爸爸们,正快乐着他们的快乐。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逝,爸爸身上神的色彩,退却了。
  “啊!我的偶像……他……他居然也有这么多的……”
  “轰”,神像,倒塌了。偶像的倒塌,对每个人都是无比痛苦的事。孩子们痛苦,爸爸们也痛苦。
  于是,这群痛苦中的孩子,开始叛逆,开始不羁———“你自己还有那么多的缺点,你凭什么来管我?”
  这时,痛苦的父亲们大多会自责,大多会羞惭,大多会愤怒……
  就这样,大家都陷入了痛苦之中。
  沟,就这样形成了。———摘自《爸,我……我们谈谈好吗?》
  在656份优秀文章里,以亲情为主题的就有122篇,远远超出以学校为主题的26篇和以友情为主题的34篇。可见,家庭对于中学生来说仍是生活的第一重心,与家人的关系则是中学生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家庭让学生们欢喜,更让他们忧愁。在文章中,他们频频使用着这样一个词:“代沟”。
  “沟通,总是困难重重”是其中一篇文章的标题。有意思的是,小作者先是在标题的最后打了一个问号,后来又用钢笔把它删掉了。看来,家庭中沟通的困境已经成为不容怀疑的事实。据粗略统计,家人之间沟通的“困难重重”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被涉及的频率由高到低排列):
  1.父母只看重儿女的学习成绩,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则缺乏关心和交流。
  2.父母在儿女心目中由“偶像”变成普通人,儿女不知该如何对待、关心父母。
  3.时代文化的隔阂使两代人之间无法沟通。
  4.父母以粗鲁的方式教育儿女,甚至体罚儿女。
  一位作家曾经调侃地说过:让青春期的孩子遇到更年期的父母,是上帝的安排。的确,从儿女的角度来说,一方面,他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多变、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阶段,他们的性格、思想都还没有稳定下来;另一方面,他们已经走出了童年时代那种把父母当偶像、把世界当童话的单纯阶段,世界的美与丑都刚刚在他们面前真实地铺展开来,使他们很容易产生如《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那样孤独、躁动、忧郁的情绪。而从父母的角度来说,以前的乖孩子突然变得不听话了,这样的事实令他们难以接受,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又没有耐心地去思考其中的原因。这样一来,冲突就在所难免。
  令人欣喜的是,有不少学生已经在他们的作文中反思自己对父母关心不够。有些学生说自己每天沉浸在功课中,什么事也不跟父母谈,一家人竟像是陌生人。对这样的态度,他们正在反思;对父母的爱,他们并没有视而不见。希望有更多的父母也能加入这场对“沟通”的讨论,思考一下自己对孩子是不是做到了真正贴心的关怀。有一篇作文写道:“没有一块冰不被阳光融化”。中国人向来是重视亲情的民族,只要每个人用心去做,家庭中的沟通应该是一件简单而快乐的事。
  【倡议书】这个寒假,我们一起过寒假,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怎么过?
  家长以为自己的孩子空闲的时间多了,拼命要找作业给孩子做;怕他们出去玩疯了,一把锁隔开了孩子和外界的正常交往;又怕他们老在家看电视玩电脑,于是隔几个小时就打个电话回家“侦察”……孩子以为家长永远不可能知道自己有多想好好玩玩,于是用尽各种小聪明来争取一点快乐的空间;以为他们只知道工作、工作、工作,忽略了成人世界的无奈;以为他们只看重自己寒假作业有没有做完,不了解家长多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各方面都茁壮地成长……
  这真的只是代沟吗?当家长和孩子相对无言的时候,各自的内心,真的没有一点相互理解的渴望?当一个个假期就在这样的拉锯战中度过以后,我们真的不想、不能改变所谓的现实?
  相信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还能像从前一样,是自己的偶像,是倾诉的对象,是遇到任何困难都能找到依靠的那堵结实的墙;相信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还能像从前一样,是一生的希望,是疼爱的对象,是体贴着信任着依赖着自己的小小太阳。
  既然彼此希望,为什么不能试着体谅,试着走进彼此的世界?这个寒假,就让我们一起度过!一起走走亲戚,体会这温暖的“负担”;一起做做难题,让家长也尝尝寒假作业的厉害;一起上上网,看看这世界的变化有多快多大;一起打打球,爸爸的啤酒肚早就该“整改”啦;一起看看动画片,大人也要多点童心多点快乐;一起谈谈学习和工作,瞧瞧谁的压力更大负担更重;一起逛逛街,满世界的新年气氛一点也没落下……
  这个寒假,就让我们一起过吧,谁能拒绝这样的温馨?谁能拒绝对爱的渴望?谁能拒绝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后的海阔天空?
  不如,就从这个寒假开始,我们学会一起过所有的假期,所有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