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陈进西:浅谈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与健康该如何备课

作者:陈进西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1日
点击次数:
摘要: 2011年广西省全面实施新课课程改革后,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与实践,我充分地认识到了一些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方式在新的教育模式的应运而生。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我省的基础教育领域进入了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顺应课程改革大潮,寻求素质教育新突破。将新思想、新观念运用到教学之中,并在教学之中不断完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应建立在充分的备课基础上,备课不充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所谓“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更加精彩的上好一堂课”。因此我对新体育课程下如何备课有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  体育课  备课

 

研究的是备课,那么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备课?所谓备课,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方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作为教学实施过程的基础工作——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但怎样备课才是有效的,值得认真探讨。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研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在上课之前,总是要研究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确定教师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或教具,设计课堂练习,把这些内容写出来的过程就是备课。其中,教案是备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一、分析教材,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标准(试验)》指出:“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同时规定田径必修1学分,其他9学分为选项学习学分。其中实践教材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等。为了使学生能在体育学习中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形成体育专长。那么教师在课前就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不同的目标,每一节课也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必须花较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充分考虑本次课在学期和单元中的前后联系,深入分析本次课具体的教法,分析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教学提示、保护与帮助的方法等,以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

例如:田径教材中的耐久跑教学应多安排在冬季进行,在发展一般耐力的基础上,注意发展速度耐力。而教学目标可设为:1发展学生持久奔跑的能力,掌握中长跑的动作技术与方法。2教会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能够合理地分配自己的体力,发展有氧耐力。3理解“极点”和“第二次呼吸”,能克服“极点’。4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重点:途中跑。难点:合理的分配体力,既跑得快,又轻松、自如、省力。其中还要考虑到易犯错误的纠正方法:1身体重心起伏太大,左右摇摆。纠正方法:加强弱腿、弱臂的力量练习或看前方标记跑。2呼吸方法不正确,动作不协调。纠正方法:反复讲解示范,使其掌握动作节奏和呼吸的配合。3体力分配不均。纠正方法:采用分段计时的方法,控制跑的速度和节奏。4大腿抬不起来。纠正方法:做中速跑练习,要求上体正直或稍前倾、大腿积极前摆;多做高抬腿走或跑的练习。

 

  二、了解学生和场地器材情况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充满智慧和活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设计课堂教学时,要用学生的身份去探知学生的想法,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计课堂教学,这样才能走近学生,了解并理解学生,帮助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学起来才有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转变旧观念,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加强学生科学思维、锻炼方法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总结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研究,合理安排。另外,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选最优教学方法和节奏,善于从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的科学性、实用性、挖掘趣味性、竞争性。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学会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断地更新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场地器材在备课时也必须要考虑到,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也会有影响。所谓教学环境,是指自发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就其内涵来说,包括诸如校际和班际交往、人际关系、学习气氛、课余生活、教学管理等社会性环境气氛。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凝集成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气,也是潜在的教学和教育因素。有人把这种教学和教育因素称为“潜在课程”。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效果是紧密相关,相互制约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在备课时,绝不可轻视教学环境的影响。场地器材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物质条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一定的场地器材,将动作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运用一定的场地器材,才能熟练的掌握动作技能。因此备场地器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备课时,要预先熟知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实际情况,了解同时上课班级的教材内容和所需场地器材情况,妥善地安排;并要实地检查场地器材,注意安全卫生。如运动场地、跑道是否平整,器械是否稳定,器械的高低、大小、重量是否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等。另外还要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运动鞋、身上不能带尖锐物品等。

 

  三、对运动负荷的把握

体育课的实践性很强,它是通过大量的身体练习和一定运动负荷的刺激来掌握技术、增强体质的。为了满足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在备课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安排与选择要因时制宜,考虑运动负荷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课的运动负荷是否适量,关系到能否有效地掌握技术、增强体质。因此,教师要在课前慎重考虑学生在课中能够承受的运动负荷,预计出全课脉搏发展曲线。在考虑运动负荷时,首先要依据课的类型和任务来安排运动负荷,新授课、复习课的类型和任务不同,其运动负荷也不同,一般复习课的运动负荷大于新授课,但不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要循序渐进,由小到大,使之符合于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依据教材的性质和难度、以及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来安排运动负荷。还应考虑到由于季节气候的因素,安排与选择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要有所不同,在寒冷的冬季,体育课不宜过多地安排运动技术性强的项目,以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机率,而应考虑增加身体素质和体能项目的练习,适当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但运动强度仍不应太高)和运动负荷。在炎热的夏季,体育课应考虑安排一些运动量较低、时间短的项目,还应适当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因此,在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全面考虑运动负荷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四、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发式,实现学习发式的多样化,以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运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课程标准》的实行,开拓了教学方法的新思路,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的差异作出相应的调整,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坚持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创造力,启发学生思维,尊重其人格,开发其潜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苦中有乐,乐在其中的体验。教学手段的应用要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使每一节课都能有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多采用“目标设置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优发展,感受成功的喜悦;也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灵活有效的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了解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目标追求的动机。

体育教学方法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为此,教师首先要弄清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劣得失,每种教学方法的特殊作用及其局限性。在此基础上,综合、灵活、多变的选用各种教学方法,发挥其整体作用;其次教师不仅要考虑“教”法,而且要考虑“学”的方法。现代教学非常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不仅仅教给学生一些现成的体育知识与技术,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以科学的锻炼方法,培养体育锻炼的能力。此外,还要了解教学方法发展变化的情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比如在愉悦身心阶段学生可以自主创编游戏,学生自由组合,自愿参加,教师指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运动、合作、竞争达到教学的目的,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交往、游戏中,改掉了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性及人际交往障碍,使学生的人格、社会协作性以及社会适应性在体育探究式中得到发展。同时也可以设计情境教学,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境景中,身临其境的练习能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锻炼了身体培养了意志品质。

例如:在篮球课的教学中,可以改变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身心愉悦的活动,充分利用篮球的文化与魅力,以“NBA训练营”为题,把学生所喜爱的球星或者球队带入到课堂中,以“享受篮球”、“欣赏篮球”“学习篮球”、“展示篮球”和“我爱篮球”五个部分来组织教学,我想绝大多数学生会对练习篮球感兴趣的。

 

    总之,新课程下一节体育课看似简单,却蕴含着诸多因素,体育课教学从指导思想到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到组织形式,从练习方法到教学环境,从对教师的要求到课堂上的评价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更加精彩的上好每一堂体育课。

 

 

 

参考文献:

[1] 季浏 《体育与健康教学研究与案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5

[2] 《体育与健康教师培训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河口体卫艺办公室    论文    《体育备课须“五知”》

[4] 刘晓东     论文      《新课改下体育教师的备课与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