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A A

张朝辉:浅谈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张朝辉    |    发布日期:2012年07月06日
点击次数:

 

[摘要]地图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教学中运用好各种类型的地图、培养读图技能,提高读图能力,提升地图意识,提出培养中学生的地图素养。
[关键词] 地图   地理教学   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语言”,中学生的地理素养的养成与其地图技能和地图意识密不可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为此,本人觉得培养中学生的地图素养,培养学生具有运用地图、图表的基本技能,是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利用地图进行教学也是地理教学特殊之所在。
  1.地图特点及作用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显性和隐性地理知识,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凡具有一定空间区域分布规律的任何事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展现,它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且“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地理图象系统是地理课本的两大内容之一,它和教材文字系统之间紧密联系,贯穿教材的始终。可以说地图是许多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图象系统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直接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由此可见,地图和地理教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
  2.地图基本类型
  地理教学中,常见的地图类型有:分布图、景观图、统计图、概念图、因果图及演变图等,学生要先分清各种地图的类型,再有针对性的去取舍地图的信息。
分布图是表示某种地理要素分布的地图,也是各类图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如“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剖面图按表示地理事物的类别,有地质剖面图、地形剖面图、土壤剖面图、大气剖面图等。剖面图主要反映了地理事物的水平分布规律、内部构造等地理规律。
    景观图是表示某种地理事物景观现象的图和照片。景观图有表示地表形态的景观图,如新月沙丘、风蚀蘑菇、火山等景观图;有表示典型植物的景观图,如热带雨林的榕树、热带草原的波巴布树等。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形象的图形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演变和地理原理等,要仔细钻研,掌握判读的要领。如“地球日照示意图”判读的内容有太阳高度计算、昼夜长短的判断、昼长和夜长的计算、极昼和极夜的判定、时差计算、经纬网坐标点的确定等。
  统计图有许多类型,如:柱状、曲线、折线、扇形、圆面分布图等。统计图用以表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与变化。如降水各月分配及气温变化曲线图、人口增长示意图、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农业产值构成示意图等。有三要素:时间、空间、地理要素。要指导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及分析能力,以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加强图图联合,强化地图能力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地图形式,形成图图联合的形式,不断的给学生以“图”的意识,以提高学生的识别地图、运用地图等的地图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运用的常用地图形式主要有:教学挂图、黑板略图和课本插图。
  3. 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的技能的培养
    地理高考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自然地理和地图、人文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组成是用初中地理提供素材。运用地图又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用地图“教”,学生用地图“学”,让学生在读地图、分析地图过程中自行获得知识,这对于学生掌握、运用地理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地理图表有地理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类型。地理教学不能够离开地图。地图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同时它对于牢固掌握地形单元的位置有很大的帮助。帮助学生脑海形成有“脑图”, “脑图”:是指把观察和学习到的地理知识,用图的形式存在记忆中,然后再用适当的形式把脑中的图显现出来,有利于解题。在历次高考地理试卷中,都有许多无图考图的题目,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构建学生“脑图”的训练,以落实空间位置,发展地图形象思维,提高无图解图的能力。
  3.1 注意用图习惯和读图方法的培养
  一般的地图都会涉及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要素,读图时必须先看一下这些要素。接下来要根据提供的图表特点,判断这是哪一类地图,分布图、原理图、统计图、景观图还是其他的图。根据具体图类,运用具体方法读图。
   如等高线图,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等高距为多少,何处为山峰,何处为山谷,何处为山脊线,何处为集水线,等等。对地理图像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善于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达到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使学生养成用图习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3.2 解释现象,归纳所学,促进迁移
    教材中列表形式的气候知识难以掌握和记忆,可以引导学生画一幅气候分布模式图,并和气压带风带图相对照,直观形象,易于理解。让学生学会画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学生理解图上的几个关系(极圈与回归线、太阳光线与晨昏线、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极圈。)和几条重要经线的时刻,这样学生在今后做类似题时就容易得多。
   指导学生用地理框图把教材中有关分散的地理知识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组合成联系框图,不仅有利于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还可通过图文转换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地壳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可以用一个图归纳。
  3.3 图文转换,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通过资料、数据表格与图形之间的转换,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培养读图能力,如针对人口、资源、气象、工农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图图变换将饼状图变成柱状图或曲线图,或叠加图形或改变设问角度等方式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3.4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培养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
    教学中应注意多渠道地进行地图教学,注意图的变式,一图多用,多图并用。对同一幅图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如等值线图,可以设该图示为等温、为等高线、为等盐度线,为等震线,这样,经常性进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将大有好处。多图并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这在教学中可以更广泛地加以运用。并逐步让学生养成“心中有图、图文合一”的思维习惯。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地理学科的教学特色,“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论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① 陈炳飞:《运用全球图强化学生的空间分布意识》  地理教育2007.2
②石培军:《把握地图复习的要点》  地理教育2007.1
③梁建中:《地理景观图专题训练》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1
④王金战育才方案:学习哪有那么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